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

ID:37065671

大小:1.15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5-16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_第1页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_第2页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_第3页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_第4页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F291.1单位代码:10183研究生学号:2016454014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StudyonInSituUrbanizationinJilinProvince作者姓名:王丽娜类别:农业硕士领域(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指导教师:刘国斌教授培养单位: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6月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StudyonInSituUrbanizationinJilinProvince作者姓名:王丽娜领域(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指导教师:刘国斌教授类别:农业硕士答辩日期:2018年6月3日

2、摘要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研究中国传统城镇化模式导致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和农村大量耕地抛荒、留守现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转变城镇化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就地城镇化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实践模式。吉林省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对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市病”,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概念作了梳理,以可持续发展、区位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等理论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现状和优势进行了

3、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存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民营经济发展实力弱和农村吸附人才能力弱等制约因素。根据科学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农村就地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大量详实数据,利用熵权法进行评价,选取24个省份与吉林省作横向对比研究,同时对吉林省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吉林省农村就地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与就地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浙江、江苏等省份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借鉴国内外农村就地城镇化经验,得出对吉林省的启示:合理规划,

4、有序推进;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最后,通过前面定性与定量研究,认为吉林省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立足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市民化;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多措并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深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加强社区管理;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农村就地城镇化建设资金。关键词:就地城镇化,城镇化,熵权法,吉林省IIIAbstractStudyonInSituUrbanizationinJilinProvinceChina'straditionalurbani

5、zationmodelhasledtoaseriesofsocialproblemssuchasurbantrafficcongestion,housingshortage,andalargenumberofruralcultivatedland,leavingbehind,andsoon.Therefore,weneedtochangetheurbanizationmodelandtakethenew-typeurbanizationpath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enew-typeurbanization

6、emphasizespeople-oriented,urban-ruralintegrationdevelopment.InSituurbanizationhasbecomeaneffectivemodelofnew-typeurbanizationbyitsowncharacteristics.Itplaysanimportantroleinrealizingtheurbanizationof“people”,solvingtheproblemsofagriculture,ruralareasandfarmers,narrowingtheg

7、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alleviating“urbandiseases”andinvigoratingtheruraleconomythatpromotingInSituurbanizationinJilinProvince.Thisarticlesortsouttheconceptsofnew-typeurbanizationandInSituurbanization,andtakesthetheor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locationtheory,anddualecono

8、micstructureasthetheoreticalbasisforfollow-upresearch.Thisarticlehasanalyzedthes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