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ID:37145802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9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_第4页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平林中学yeefeb【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学习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2)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

2、,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活动准备】1、分门别类整理所学的古诗,并分组各办一份手抄报。2、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收集鉴赏、吟诵的有关资料。3、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可在家下载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时间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导语: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师:我国不愧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生: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秋天我们会吟诵:碧云天,黄叶地,生: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师:冬天我们会吟诵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个环节上,算是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去漫步吧。(板书课题:古诗苑漫步)师:我们这节活动课分将从以上四个环节展开。(投影显示: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诗情画意品古诗。)二、教学过程:A分门别类辑古诗[展示手抄报/问题抢答]师:首先请五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展示各组制作的手抄报。(教师简要点评,并选出一份优秀作品。)师:古诗分类

4、抢答(一)、色彩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二)、植物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动物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既可

5、爱又好玩,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1、两个(黄)(黄)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四)、地名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看下面就是一些含有地名的诗。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B诗情画意品古诗(之诗画相配

6、)[为诗配画/为画配诗]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各组同学的手抄报作品,大家能不能找出它们最明显的一个共同之处呀?生:大多数诗词都配上了图画。师:对,诗词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意象(形象)来营造意境。因此,人们谈及中国传统的绘画和古诗词就往往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为诗配画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

7、,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清)郑板桥《竹图》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二)、为画配诗1、(唐)贾

8、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