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7(学生版)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7(学生版)

ID:37164243

大小:21.6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19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7(学生版)_第1页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7(学生版)_第2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7(学生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整体阅读补充训练(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崔仲方传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迁司玉大夫,与斛斯徵等同修礼律。后以军功,授平东将军,赐爵石城县男,邑三百户。时武帝阴有灭齐之志,仲方献二十策,帝大奇之。后与少内史赵芬删定格式。寻从帝攻晋州,又令仲方说翼城等四城,下之。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后以行军长史从郯公王轨擒陈将吴明彻于吕梁,仲方计策居多。宣帝嗣位,为少内史,奉使淮南而还。会帝崩,高祖为丞相,与仲方相见,握手极

2、欢,仲方亦归心焉。其夜上便宜十八事,高祖并嘉纳之。又见众望有归,阴劝高祖应天受命,高祖从之。及受禅,上召仲方与高颎议正朔服色事。仲方曰:"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又劝上除六官,请依汉、魏之旧。上皆从之。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丁父艰去职。未期,起为虢州刺史。上书论取陈之策。上览而大悦,转基州刺史,征入朝。仲方因面陈经略,上善之,赐以御袍袴,并杂彩五百段,进位开府而遣之。及大举伐陈,以仲方为行军

3、总管,率兵与秦王会。及陈平,坐事免。未几,复位。后数载,转会州总管。时诸羌犹未宾附,诏令仲方击之,与贼三十馀战,诸部悉平。仁寿初,授代州总管,在职数年,被征入朝。会上崩,汉王谅馀党据吕州不下,炀帝令周罗睺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月馀拔之。进位大将军,拜民部尚书,寻转礼部尚书。后三载,坐事免。寻为国子祭酒,转太常卿。朝廷以其衰老,出拜上郡太守。未几,以母忧去职。岁馀,起为信都太守,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寻卒于家,年七十六。(节选自《隋书·列传二十九》,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

4、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B.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2C.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D.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中国古代察举制中的一个科目,后成为科举考试中进士科的考试内容。B.崩,避讳说法之一,本义是山倒塌,原专用于帝王之死,后亦可用于太后等。C.拜,按

5、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拜为上卿”中的“拜”。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职。告老、乞身、致仕、乞归、致政等与之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仲方少时就有文才武略,周太祖对此很惊讶,让他和皇子们一起学习,当时隋高祖也在,因此仲方和隋高祖从小就有交情。B.崔仲方善于言谈,长于谋略,虽然以文入仕,却因军功多次升职,先后被授予司玉大夫、石城县男、范阳县侯等职位爵位。C.崔仲方有政治远见,对时为丞相的隋高祖衷心相随,连夜给他进献适宜的计策,又劝他代周自立,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D.崔仲方虽然历经四朝,颇受重用,但仕途依然不

6、顺,一生多次起落,担任文官武职,辗转于朝廷地方,时有去职免官之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2)炀帝令周罗睺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月馀拔之。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