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最新)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ID:37170645

大小:32.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最新)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_第1页
(最新)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_第2页
(最新)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_第3页
资源描述:

《(最新)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       20世纪初期,报告文学这个新文种引进中国以后,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曾经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勇敢投身于火热生活而卓有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家。   然而,报告文学真正以一个独立文体出现,并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定席位产生重大影响,却是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直至20世纪与21世纪交接之际,开始阶段由于徐迟的《哥德巴的猜想》的带动而迎来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高潮,在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及至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更是高潮迭起,层层深入,冲击着社会的每个角落;

2、震撼了人们的心扉,荡涤着社会的灵魂。“文学轻骑兵”的报告文学文体,在新时期的影响之大,从某种意义上看,有一段时期,甚至超过其他文种。   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题材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改革风云、经济建设成就、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变更、社会问题忧思等等,无不在报告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与反思,表现出作家思想与创作的活跃。读者对社会的关注与热情,使报告文学的影响与作用达到了空前境地。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以知识分子问题为描写对象的优秀作品,如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黄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柯

3、岩的《美的追求者》、《奇异的书简》,黄钢的《李四光》,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孟晓云的《胡杨泪》等等,描写知识分子的命运,赞颂了他们的优秀品格,为祖国的贡献与忧患。同时披露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王家达的《敦煌之恋》,描述了常书鸿等艺术家以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付出了无尽的血泪,甚至生命,对中国文物宝库——敦煌艺术的保护、发掘、研究、传播的丰功伟绩,发出了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心声,字字句句感人肺腑,这是一部真实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作品,塑造了陈景润、李四光等一批不同个性类型的知识分子。徐迟的大胆创作实践,为报

4、告文学的发展扫除了思想上的各种障碍,极大丰富了报告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他的成功示范,直接引导掀起了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给予了一批新的报告文学作家和广大读者极大的启示与激励,增进了这种文体的艺术感染力,调动起了读者对报告文学的关注热情和阅读兴趣,推进了这一文学形式的快速发展。       从80年代至新旧世纪交接之际,涌现了一大批讴歌祖国辉煌成就,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卓越成果的优秀作品。王宏甲的《智慧风暴》,以北大方正集团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高新尖科技基地掀起的“智慧风暴",显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现代化的突飞猛进。李鸣生的“

5、航天四部曲":《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和另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863》,集中生动地赞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讴歌了在执行实现邓小平同志1986年3月亲自批准的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万千科技人员和科学家的艰辛奋斗,卓越功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徐剑的《大国长剑》《鸟瞰地球》,再现了中国战略导弹的研制发射和阵地工程的建设纪实,显示了中国军事科技现代化的威力。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史诗》,大手笔地描绘了震撼世界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伟业,表现了中国人的宏大气魄、智慧与能量

6、。这是一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史诗。贾鲁生和王光明的《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反映了中国石油工作者的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生动地刻画了余秋里、王铁人等领导人与劳动模范及千千万万石油工人献身于祖国石油工业建设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另外,还有一大批作家撰写了数百成千部讴歌祖国现代化成就的感人作品,就不可能在此一一列举了,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在颂扬光明辉煌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在取得成绩中的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给人们以启迪和思索。    农民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首要问题,如同中国的革命从农村开始一样,中国的改革也是从农村爆发起来的,农民问

7、题是人们首要关注的焦点。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存葆和王光明的《沂蒙九章》、牟崇光的《站起来的农民》、王宏甲的《无极之路》等许多反映农村改革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迅速生动地报告了20世纪70一80年代农村改革的进程,政府激励农民发家致富的动人事迹,展示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道路的可喜前景。凤章的《张家港人》,即真实地报告了江苏省张家港地区真正富裕起来的令人惊叹的现实。张家港人走出的富裕道路是今天富裕起来的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一个榜样。如今,千千万万个富裕的“张家港”已经遍布神州大地,许多报告文学作品也已经对这个辉煌成果作出了生动的反映。中国农民已经站起来了,不少

8、农村已经富裕了,还有的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