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

ID:37173365

大小:258.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_第1页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_第2页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3期大连教育学院学报Vol.27.No.32011年9月Journalof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Sep.2011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宋小羽(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摘要:分析了2011年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对2012年高三备考提出具体建议。关键词:物理;课标高考;试题分析;备考建议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8X(2011)03-0062-03一、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特点第21题考查的是思想方法,通过受力分析考查整体1.试题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法、隔离法的运用。

2、在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2011年试卷结构仍保持稳定,各题型所占分值同时,体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考生学科基本不变。试题大多是常规题、典型题,题目本身不素养和能力的考查,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这就要求偏不怪,是考生所熟悉的。在实验题的设计上仍采中学物理教学摆脱题海战术,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用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模式来考查考生整体构建。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呈现方式有所变化,力学实验和实验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第22题电学电学实验的分值对调,把实验的重心放到了力学实实验考查了用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安表头的内阻,题验上,但实验题难度不大,属常规问题。在选考模块中还涉及实验的操作问题

3、,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中,三组题的小题部分不再拘于一格,3-3和3-4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23题力学采用了选择题型,而3-5采用了填空题型。另外,实验是对科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题中渗透了逆向思每组两道题的分数分配有了变化,由原来的5+10维法、图象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等。分变为6+9分,并且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也有了此外,物理考试重视图象的分析和应用。因为变化。物理规律除了用数学公式表示以外,还经常用函数2.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图象来表示,图象具有形象、直观、准确的特点,容易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对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主直接得出所求的数据。干知识的掌握情况。必考内容涉及力学和电磁

4、学两二、2012年高考物理备考建议部分内容,具体包括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功和1.抓基础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一轮复习要抓基础、抓落中的运动等主干知识。试卷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实,不留知识盲点,不盲目提高难度,不搞题海战术。基本的物理方法以及基本物理过程模型的考查。如复习应回归课本,将章节知识整理成几个模型,以模选择题第14题,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第15型统领知识。理综物理110分,易、中、难的比例为题、第18题和第20题以蹦极、磁场、电场为背景考3:5:2,中低难度题占了80%,而110×80%=88,这查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动能定理的应

5、用,这些都是基意味着只要做好中低难度的题,分数就能接近或达础知识。第23题实验涉及的仪器光电门在教材的到88分,而这一分数学生通过努力是能够得到的。阅读材料里,学生并不陌生。计算题第24题考查的如第15题就是考查基础知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属于高考常考模型。第2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题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是对典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型的物理过程模型的考查。A.一直增大3.注重考查学科思想方法和科学素养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第19题仅涉及地球半径和同步卫星到地表距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离这两个数据,是对科学素养和

6、科学常识的考查。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收稿日期:2011-06-14作者简介:宋小羽(1965-),女,吉林白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宋小羽:2011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2年备考建议·63·本题属中低难度的题,但很多学生正确答案选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了知识网络,学生就能不全,原因是没有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对基本知识够更好地记忆知识、应用知识,全面、多角度观察和的掌握不熟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基础分析问题,从而为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提供可能。知识训练,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灵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时要符合学活运用。生的思维特点,要

7、简明扼要,反映概念、规律之间的2.建网络本质联系。对某一部分知识只要有了一定的理解,复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高三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结构。教师构建的知识网络如果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地浏览已学过的知识,而要在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就会认同、理解和掌握相全面复习、重点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关知识。力学知识网络图见图1。图1力学知识网络图3.重方法的解题能力。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整体隔离的方法贯穿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