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

ID:37198817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_第1页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_第2页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_第3页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_第4页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德清县教科研优秀论文评比参评论文学科(领域)类别:数学小班化数学课堂的“放”与“收”三合中心学校沈磊【摘要】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参与小班化实验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大胆争辩的机会,放手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探索,往往是要走弯路的,但只有探索,学生才会亲自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

2、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词】小班化;真心;实在;及时;自然两年多来,三合中心学校的小班化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由于社会现状,使的我校不得不实行小班化教学。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自小班化开展以来,我校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小班化这一改革创新,则成为学校教学腾飞的翅膀。我校老师们认真学习小班化理论,开展导学相结合模式,实行“三习四步”,从实践中慢慢走来,一路摸爬滚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时空。在课堂教学中运

3、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研究并实行“小班化”的日子里,和所有参与小班化教学的老师一样都学到了很多有利与自身教学的宝贵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断思考、实践,努力做到进退有度,收放自如。以下我就来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领悟。1.“放”要真心、实在。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参与小班化实验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放手给学生大胆争辩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4、自由想象的空间。探索,往往是要走弯路的,但只有探索,学生才会亲自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如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我首先列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件事,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听到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组织学生将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后形成的个体认识作为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交流。随后,我出示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相反的两个量,让学生说说这样可以吗?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样不能很好地区分两个相反的量。那下面的一种表示方法是不是能区分不同的两个量呢?我出示的是乙同学笑脸图与哭脸图,让作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接着又出示其它的一些符号图,让学生知

5、道这些虽然能区分相反的两个量,但不统一。上述教学活动虽然简单,但却让学生明确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学生在对不同记录方法的分析、比较中,亲身经历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主体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从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感受中理解;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促进了自身潜能的发展。  上述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力求“放”得真心,实在。因为敢于放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拥有了真正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智慧能够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育,个性也得到张扬。2.“收”应及时、自然。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对于那些估

6、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什么时候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呢?我的理解是:当学生不会学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去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可走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1)适度“放”,不可放任自流。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引领

7、下,探究情况良好;可一旦独立操作却错误频频;而这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又能准确无误地完成。究其原因,是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思维和操作常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此时,教师的引导犹如迷雾中的导航灯,不可或缺。如教学“已知正方形面积约是20平方厘米,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由于学生的常规思路是寻求圆形的半径,可又无法求出半径而陷入僵局。这时,我就及时引导:“正方形面积与圆形的半径有什么关系?”适时的引导,犹如雪中送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