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

ID:37200293

大小:7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9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_第1页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_第2页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_第3页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_第4页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第11页12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李盛华【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对166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焦虑存在显著水平的性别差异(t=2.23,P=0.03),学业成就归因也存在广泛的性别差异。对学业成功进行归因时,三种不同焦虑水平者都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并都达到显著水平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高、中焦虑者倾向于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内外部归因平均得分差异都达到相当显著的水平;低焦虑者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得分高于内部因素得分,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1.

2、67,P=0.09),尚欠缺统计学意义。初中生不同焦虑水平者在对学业成功进行归因时都愿意作努力归因,该项得分不同焦虑水平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F=0.78,P>0.05),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背景的平均得分上不同焦虑者之间得分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0.99,P>0.05)。高焦虑者相对于中、低焦虑者更倾向于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运气,其差别达到显著水平(F=3.35,0.05>P>0.01);而低焦虑者则倾向归因于能力,不同焦虑者之间差别达到非常显著水平(F=6.02,P<0.01=。对学业失败进行归因时,不同焦虑水平者除将学业失败归因于努力方面得分差别(F=0.92,P>0.05)

3、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它各项得分都显示了不同焦虑水平者之间的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学生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存在广泛的联系,不同焦虑水平的学生在对学业成败进行归因时内外归因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学业成败归因因子上不同焦虑者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差异。关键词:性别差异;焦虑水平;成败归因1.前言第11页12英语中的anxiety一词,在汉语中一般译为焦虑或烦恼,具有忧虑、不安、关切,引起焦虑不安的原因、渴望等含义。对焦虑理论上的研究,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的,他认为焦虑是未予满足的里比多,有现实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两种。继他之后,新精神分析家学派的著名

4、人物霍妮认为焦虑是个人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而产生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是人对想象中的危险的反应,不同的文化中都包含着不同的能导致焦虑的因素。蒂利希则用抽象的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来说明焦虑。中学生焦虑相对来说指向的对象比较集中,主要是对考试的担心和恐惧。利伯特(Liebort,1967)等人对考试焦虑测量进行因素分析表明,考试焦虑包含两种成份,一为忧虑性,一为情绪性。情感智商理论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Goleman)通过大量跟踪研究证明“情感对我们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适度的焦虑能激励我们进取,鞭策我们努力完成工作。”雅各布森

5、(EdithJacobson)更是认为焦虑是排解情绪的一种方式,它是自我发向其内部指示危险来临的信号。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判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这一理论起源于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ider)1958年提出的内外归因理论。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Jones&Davis,1965)丰富了海德的归因理论,指出在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内外归因时,应考虑到情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的相互制约。韦纳(B.weiner)在海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理论,并将归因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他提出归因维度

6、除内外维度外,还包括稳定性和可控性维度。班杜拉则进一步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指个体应对或处理内外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她认为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积极性不高。归因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是心理卫生领域一致的看法,考试焦虑是中学生较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王周仲以小学生为样本研究了考试焦虑,能力自我评价与学生成就归因之间的关系,认为考试焦虑水平适宜的学生形成的归因倾向良好。孟昭兰对中学生焦虑和归因关系研究后认为,与特定成功或失败相比较,学习焦虑本身包含着更多的信息,它必然影响着学生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以及把成功和失败愿意归之于什

7、么。国内外心理研究者对焦虑和归因两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但对焦虑和归因关系的研究并不多,针对中学生考生焦虑和学业成就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更为少见。因而对中学生考生焦虑和学业成就归因方式进行研究非常有意义,它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拟对中学生群体的考生焦虑与学业成就归因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2.方法2.1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西三塘中学抽取180名初中生,共发放问卷180第11页12份,回收175份,有效问卷166份。一年级男21人,女26人,平均年龄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