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三专一练习

必三专一练习

ID:37200416

大小:41.0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19

必三专一练习_第1页
必三专一练习_第2页
资源描述:

《必三专一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2'×25,总共50分)1.《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3.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

2、子主张(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4.《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5.“所谓不知《春秋》

3、,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6.西周学校的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这反映了西周(  )A.形成了尊师的社会风气B.保证了教育的优先发展C.确立了政治和教育合一的官学体系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7.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4、(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8.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9.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

5、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0.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开始于(  )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11.小明在读一本书时,看到有这样一句话“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说这句话的人是(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12.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

6、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气者,理之依也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13.《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1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

7、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15.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宋代婚姻关系的变化,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盛行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