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

ID:37210771

大小:36.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同步测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舟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mǐn)贻(yí)有奇(jī)二黍许(shǔ)箬篷(ruò)糁之(sǎn)峨冠(guān)多髯(rán)椎髻(jì)篆章(zhuàn)衣褶(zhě)诎(q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2)罔不因势象形象:模拟(3)尝贻余核舟一贻:赠(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余数(5)如有所语语:说话(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7)佛印绝类弥勒类:像(8)其船背稍夷夷:平(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

2、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解析:A.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句末语气词/说;C.奇妙/零数、余数;D.均为“好像”。)5.虚词“之”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助词,无实在意义;C.结构助词,“的”。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分别填入括号内。(1)能以径寸之木(C)(2)石青糁之(A)(3)左臂挂念珠倚之(A)

3、(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6)嘻,技亦灵怪矣哉!嘻,这技艺也真神

4、奇啊!7.文学常识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明朝人,字子敬。(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8.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某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示例】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

5、大国工匠”35年坚守蓝天梦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胡双钱的事迹折射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大家在网上纷纷发帖点赞,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示例】35年来,您坚守了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爱的航空手艺人!二、同步解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9.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请简要分析。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

6、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最后介绍船的顶部。10.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11.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与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暗示是在游赤壁,与核舟的主题相切合。三、课外拓展【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7、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选自《核舟记》)【乙】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③,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