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说课

小狗包弟说课

ID:37240324

大小:3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0

小狗包弟说课_第1页
小狗包弟说课_第2页
小狗包弟说课_第3页
小狗包弟说课_第4页
小狗包弟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狗包弟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狗包弟》说课稿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宣沫一、说教材与学习目标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是其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名作,也是最能体现《随想录》创作精神与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随想录》也是一部堪称伟大的书,它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思慕,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巴金老人就不会动笔,这是人所共识。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巴金“随时随地的感想”,用八年时间,写

2、完了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这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穷拷问,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17每当我读起《随想录》里的文章,我常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1978年以后的巴金,我会像他那样吗?1978年,中国正逐渐走向开放,从阶级斗争和政治纷争中走出来的人们都在热心追求着事业成功、财富增长、名利双收、享受生活、心情愉悦,只要能追求的似乎都是合理的,人人都轻松自如。因而我总觉得《随想录》里的巴金注定是当时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因为只有他,还在那样的时代,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像沉浸在噩

3、梦的恐怖中一样,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条血痕地去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十多年前的这场民族劫难。这种对世人的爱心、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生命的近乎苛刻的救赎近似宗教,在那样的时代,这显得多么的不合时宜。可恰恰是他,以毫无功利的良心带着我们穿越了心灵的荒芜,从而真真正正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人性的意义和人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意义。正基于此,让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学生从《小狗包弟》中认识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发生的那场文化浩劫对人性的摧残以及人性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动摇、变化甚至扭曲是多么需要我们去体察,去铭记,去反省,从而真正地认识到

4、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多么地重要。与此同时,也要让年少轻狂的高中生们借此反省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会不会有意或无意地给他人带来深深地伤害,并要学着像巴金那样用忏悔来摆脱心灵的魔鬼,换得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17的一个维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看作是语文课程固有的重要内容,而不是附加任务。因而,对《小狗包弟》一文的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现是本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很显然,这一维度的实现不能靠生硬说教、机械灌输去完成,因而,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如何将

5、此要求渗透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感受领悟能力为标志,让学生在与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和与自己对话中有深刻地认识和心灵的顿悟,是实现本课学习目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需要合理的过程、恰当的方法和一定的能力。因而,本课的学习目标,我共设置了三个层面:一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二品读文本,增强语言文字的审美阅读能力,感悟作者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三走出文本,用作品中的思想关注社会人生、认识自我。二、说教法(一)课前预习要求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6、2、划分学习小组,以“我所知道的文革”为题,收集材料,并整理成文意连贯的话。(可以向自己的长辈咨询,或利用课外阅读及利用校园网资源去了解认识)这样的课前预习有四个针对性:一是初步疏通文意,做到心中有“本”,也有利于长课短教;二是本文情感充沛,情、事交融,诵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三是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感受,这样对于深入理解“包弟”17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影响,阻碍了与书本间的情感交流,因而布置第二项预习作业;四是初步划定学习小组,为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享受合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感,也有利于

7、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促成更快、更好地资料搜集与整合工作。(二)课堂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我的设计为: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他一生力求“把心交给读者”,虽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却仍旧如烛如灯般地照耀着千百万个中国读者心灵;是这位作家,他不是附庸权贵的文人,也不是名不副实的雅士,更不是那种把“人民”放在嘴上而忘于心中的墨客,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作家”;也是这位作家,他是200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曾在20世纪历史的关键时期感动过中国,现在他的生命与作品已经回归了历史,但这种感动却永远留给了后人;还是这位作家,当他于2005年10月17日,带着

8、101岁的人生旅程,带着近1300万字的作品离开我们时,我们可以对他说:感谢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