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要的是“有教无类”

教育重要的是“有教无类”

ID:3724673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教育重要的是“有教无类”_第1页
教育重要的是“有教无类”_第2页
教育重要的是“有教无类”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重要的是“有教无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需要陶行知的人生精神陶行知先生致力于生活教育,想要以一己之力改造中国的落后与愚味,犹如黑暗中的一点火星燃起熊熊大火,历程之艰难又有几人知?陶先生奔走呼号鞠躬尽瘁创建晓庄师范,和蔡元培先生发起“中国教育改进社”和晏阳初先生合力创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了改造中国社会而奉献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是对自身事业的执着见证。陶先生面对的社会现实,愚味的坚冰尚未消融,若没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是不会开辟出中国新生活教育一片天地的。我们以陶先生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社会担当的精神。担当是一种取舍,陶先生取仁舍自身,虽然

2、他师承杜威,但在他的身体里流淌的终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他真是“求仁得仁”了。对他来说,“仁”的最高境界当是“有教无类”。孔子弟子三千,三教九流,既有富贵子弟亦有贫贱之人。陶先生更胜于孔子,在他为改造国民社会而建的学校里,贫民子弟更是大多数。陶先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圣人“有教无类”的训诫了。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已远非陶先生时代可以相比,GDP全球第二,但是,论及教育,仍然感受到陶先生价值,不是吗?如今,城市里学校越办越大,乡村里学校却趋于凋亡;大学校越来越大,小学校越来越小……面对持续不断的人员迁徙,政府、社会都没有适应。接收外来人口的城市

3、即使建起了规模不错的学校也面临着师资良莠不齐的状况,流出人口的乡村教育更是趋于破产。承纳社会下层子女就学的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质量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不啻于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教育质量不是靠提升硬件设备可以一蹴而就的,即使推行名师工程发展薄弱学校的师资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这样的推论让人有点灰心丧气,有没有一条可以切实解决教育均衡的路呢?当然是有的,但这条路不是靠政府修的,这条路是在每一个教师内心修炼成的。只有教师内心真正认可了“有教无类”,教育均衡才能达成,中国广大底层子弟才能享有良好的教育,中国社会发展才会真正拆除定时炸弹。陶行知先生的时

4、代意义就在此。然而“人的心,海底针”,想要寻找这根针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又有一句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似乎又暗示我们,人心是可以改变的。有心人的行动正在进行着。央视《面对面》栏目曾经访谈过一对志愿到高原当教师的夫妻,两人抛弃了城市里小康生活来到高原和那儿的孩子一起成长。当我看到他们黝黑的脸,看到他们和当地孩子无二样的女儿时,我的内心有别样的感觉,感动他们人格的伟大时也陷入深思――这样的宣传除了精神的褒扬有没有行为引领作用呢?我赞成访谈者的一句话:“这些年来,您对孩子有过愧疚吗?”访谈者从普通人的角度发问,震撼人心。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能让普通人做

5、得到的崇高!尊敬上高原支教的夫妻但不能要求人人达到这样的崇高。现实生活需要伸手就可以触摸的崇高。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崇高的普通人。她们认真负责,秉行朴素的责任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她们面对家庭条件不好,家长素质偏低,学生不自觉等诸多困难而扛起教育的责任无怨无悔做好每一件事。这不就是崇高吗?她们是这样一群英语老师,她们的教育方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让每一个孩子都过关”。当我听到她们说这句话时,我心灵受到的震撼强度远超看央视访谈高原支教夫妻。因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不放弃、不抛弃”的伟大信念。她们面对的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贵

6、州、云南、山东、河南……孩子的父母或贩卖蔬菜或收购废品或摆路边摊……她们坚持辅导每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背诵单词、课文,默写语法,指导造句。在她们努力下,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孩子竟然拥有了和本地孩子一样优秀成绩。设想如果她们对这些孩子有一点嫌恶的想法,她们就不可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如果她们埋怨一句生源素质差,她们就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孩子“过关”。她们身上闪烁着的正是“有教无类”的崇高精神。这种崇高来自对职业人生的精准定位,对于普通人来说对自己的职业人生定位精准就是崇高了。这群英语老师是怎样定位自己的职业人生的呢?我尝试推论。首先,她

7、们将职业与责任定位在同一条基准线上。对她们而言,职业就意味着责任。教师的职业是教学,面对学生,教师是唯一的责任承担者。她们深切了解这一点,所以不会抱怨生源问题。尽自己责任做好事,便成就了一份事业的惊喜。其次,她将现实与理想定位在同一条基准线上。理想与现实总是落差的。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会现实教育的成功。她们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清醒的认识,绝不会在现实面前自怨自艾,正是这种清醒消除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她们收获了事业的硕果。如是看来,当一个人在内心将自己与职业担当相等同,将理想与现实放平,负起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他就是崇高的,他就会取得人生的成功。有

8、一篇文章名为《世上已无陶行知》,当然从生命意义上说,这世上是没有陶行知了,但如果说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就此湮灭在滚滚红尘中,未免太悲观了。让我们将视线放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