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的责任

究竟是谁的责任

ID:37258995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究竟是谁的责任_第1页
究竟是谁的责任_第2页
究竟是谁的责任_第3页
究竟是谁的责任_第4页
资源描述:

《究竟是谁的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究竟是谁的责任——对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反思和实践一则引发我反思和实践的案例放晚学的时间到了,王老师照例夹着一本练习册急匆匆地赶往教室布置家庭作业。没过多久,面带愠色的王老师挤着一位学生的脖子回到了办公室,对着他大发雷霆:我已经在班上再三强调,不允许超前写作业,你偏偏不听。如果以后再犯,后果自负!小心我把你的练习册撕掉!我细问原委才知道王老师如此发火的原因。原来他在布置作业时,有学生向他汇报,这位学生已经抢先把作业做完了。而且这样的学生在班上不占少数。用王老师的话来说,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之间抄袭作业的现象蔚然

2、成风。我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一切?究竟谁该为这一切承担责任?如今的教师如果想偷点懒,那真是再容易不过了。图文并茂的教科书,犹如一篇篇浓缩的教案,有经验的老师信手拈来,也足以应付已经程式化的课堂教学。现成配套的练习册,早就为教师设计好了每天应该布置的家庭作业。这都在无形之中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惰性。他们每天布置的都是同类型的作业,在练习册上今天写这一页,明天写那一页,星期天就写两页。那些有着“先见之明”的学生,即使老师不布置,他们也知道每天回去应该写什么。抢先写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造成这样的现象能怪学生

3、吗?究竟谁该为这一切承担责任?我想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自己,是教师在观念上缺乏对作业功能的全面认识。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的实践——将“做数学”的理念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去。“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通常我们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解、反思的过程称为“做数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

4、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将“做数学”的理念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实践中的做法是:一、将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数学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为此在教学完一个课题之

5、后,我总是能够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完“平均数应用题”后,我让学生回家完成这样一项作业:(1)向家长了解8、9、10、11月份家中用电量的情况。(2)将用电情况制作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3)根据制作的统计表(或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这些问题吗?(4)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你准备向家长提出哪些建议?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从而增强了学

6、好数学的信心。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这样与数学紧密联系的题材是随处可见的。如教学完“利率”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扮演投资家的角色去银行了解各种储蓄的利率,并建议家长根据不同的利率选择合适的储钟;教学完“按比例分配”后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如何按比例合理投资家中的剩余资金。总之将“做数学‘的理念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中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转变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设计研究型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

7、素质。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之下的数学教师应该有一个大学科的观念。在优化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设计富有思考性、探索性,,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它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外作业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成为学生真诚倾诉、真情表达的一个理想乐园。例如在教学《转化思想的应用》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计算圆

8、锥的侧面积可以根据扇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来求。但是在第二天我批阅学生数学日记时,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其实昨天我们一起推导出的那个计算公式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天天玩的陀螺不就是圆锥体吗?你说它的侧面可以展开吗?侧面不能展开,怎么去测量它的圆心角呢?不知道圆心角也就求不出扇形的面积。我向上高中的表哥请教,他告诉了我一个可以计算任何圆锥侧面积的公式……。此时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