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_改进方法_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变观念_改进方法_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D:3729433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转变观念_改进方法_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转变观念_改进方法_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转变观念_改进方法_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转变观念_改进方法_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呼声很高,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相继出现了一批“课改名校”,也涌现出一大片“课改名师”,大家正在不断追求,苦苦探索“有效课堂教学”。那么相对“有效”而言自然也就是对目前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教学的低效通常源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包括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这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是课堂实施的低效运作,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

2、求得平衡。或者“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在追求有效课堂过程中所应竭力避免的。那么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又应怎么操作或是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认识层面上的追求——转变观念1、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这里就是指平常备课中常谈到的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把握“深入浅出”的原则,“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

3、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课堂教学才能有效。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真切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即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3、对目标的定

4、位要准确。这里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理解、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很虚无缥缈的,并不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一下子体现出来、完成得了。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要明确、具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二、课堂实施——打造有效课堂有效的课堂最终还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呢?1、“情境”创设。谈到这一点

5、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恰当地引入、恰当地过渡、恰当地衔接,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要围绕“情景”而开展。2、突出自学。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诚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比比皆

6、是,很多教师在操作中也能注意到运用的火候,课堂上不要过分追求“观赏价值”,但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并不表示完全不要,换句话说:适度的模仿与记忆仍然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科学、审慎地反思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理念,并以一种传承、扬弃的理性态度对待它们,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结论“生成”。有效的课堂,我们要注重结论的“有效生成”。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解法,或是

7、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教学目标),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

8、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有效,突出有效性,强调导入的有效性,自学的有效性,讨论的有效性,展示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