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

ID:37300526

大小:6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21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_第1页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_第2页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_第3页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_第4页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编文学接受(第十四、十五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 文学接受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的三点一般知识点:文学接受 审美与非审美 文化市场 文学消费的对象和主体重点:文学接受的性质与作用难点: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学接受的涵义文学接受是指接受者接纳、占有、消化或评论、拒绝、摈弃文学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的活动。它是一种带有主动创造性质的阅读活动。传统的文艺学理论把文学接受活动称之为“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其实,文学欣赏只是文学接受的方法之一。文学接受包含了文学欣赏,文学欣赏则不能包含文学接受。文学欣赏一般专指对优秀文学作品在欣然愉悦中单纯地鉴赏,文学接受则指对

2、一切作品的一切方面的接受反应。文学欣赏的着眼点在于欣赏和理解作品,始终带有被动的含义,文学接受把阅读当做一种主动的创造活动。文学欣赏是欣赏者在愉悦的欣然的心态中与作品发生的一种亲和关系的阅读现象,而文学接受是接受者与作品发生的种种复杂关系的综合。文学欣赏的性质是审美,而文学接受的性质包含审美与非审美。二、文学接受的性质文学接受具有共同创造性质和审美与非审美性质,下面分述之:1.共同创造性质作者创造出来的产品称文本,被接受者接受了的文本则称作品。《红楼梦》是曹雪芹创造出来的文本,脂砚斋的评注与阐释所形成的“脂评本”是作品。文学接受的重点

3、在于“接受”二字。所谓“接受”就是接受者接受文本传递出来的信息。接受理论创始人尧斯指出,接受本身便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作家的创造完成后,作品还没有最终形成,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活动才能使之实现。作家创造出来的文本如果不经阅读和接受,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生命。只不过是装帧好了的白纸黑字,只有接受者阅读了、参与创造了才是作品。作家创造出来的文本是留有意义空白或意义不确定的结构。   这种文本的空白,有形象意义或文本主题的空白。只有通过接受者的阅读补充文本的意义空白或赋予文本无穷的意义,文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一部有生命和有价值的

4、作品是作家与接受者共同创造出来的。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首诗《国风·20关睢》,仅仅八十个字,但接受者的意见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政治讽刺诗;是提倡一种伦理理想的政教诗;治国大纲;道德楷模的赞歌;贵族贺婚诗;“男恋之情”;还有认为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歌。短短的一首诗说了二千多年,还是说不尽,道不完。这种情形恐怕连诗作者本人也难以预料。正是由于有了诸多的解释途径,这首诗一下子变得兴味盎然起来。这种令人迷惑的文学接受现象,是由于接受者的个性、人生阅历、教养层次、阶级地位、民族等不同,他们会对同一文本留下的意义

5、空白进行不同的补充,从而与诗作者共同创造出一首千古不朽之作。2.审美与非审美相并存的性质前面说过,文学欣赏与文学接受的性质不同在于,文学欣赏的性质是审美,而文学接受的性质是审美与非审美并存。所谓文学接受的审美,就是文学接受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入文本中所描写的文学艺术世界,被那个世界中所饱含浓郁情感的意境所吸引,从而发生一种情绪上的反应,或快适、或愉悦、或兴奋、或激昂、或悲哀、或愤怒……总之,接受者被感动了,被感染了。    文本这种从情绪情感上打动接受者、感染接受者、给接受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反应,就是文学的审美反应。从接受者方面来说

6、,接受者应像作者对待生活一样,调动起以情感为中心的一切审美心理机制,不但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和深入到文本的审美现实的一切方面和一切层次。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就写到了林黛玉的审美反应。作者是这样描写的: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7、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8、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黛玉从“偶然两句吹到耳内”,到“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