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ID:40242172

大小:44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28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_第1页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_第2页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_第3页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_第4页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本章教授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对比,使学生解、掌握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性质以及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从而能够在理论指导下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刻的解读。本章教授计划教学要点:1、文学消费的二重性2、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互动关系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与联系4、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作品介绍、学生讨论结合。计划课时:4课时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文学消费的含义1、广义:文学欣赏、文学阅读2、狭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印刷出版媒介充分发

2、展,文学成为特殊商品之后的欣赏与阅读文学消费是整个文学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雅”、“俗”文学的分化与互渗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文学生产(狭义),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文学消费指读者的阅读(一)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文学传播活动:作家创造出来的文本在未经物态化生产之前,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潜在的作品。要将这种潜在的作品转化成为文学消费者的消费对象,还需要将其物态化为文学书籍或其他

3、媒体形式的文学读物,即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这一系列物态化的活动就是文学的传播活动。变迁轨迹1、口头传播(作家本人——职业说书人)2、书籍传播(手抄本——手工木刻本或石刻本——机械印刷、出版、发行)3、大众传播(影视广播及电子网络)4、当代文学传播趋势:多种方式并存和互相渗透。从口头文学到手抄本从手抄本到印刷品从纸媒到视听多媒体进入电子网络传播时代(一)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而且,随着传播方式的现代化,人们对文学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长。因此,

4、文学传播方式作为作家创作和读者消费之间的终结和桥梁,对双方都产争着深刻的影响。(二)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提供文学消费的对象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文学生

5、产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1、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的特征文化工业的出现和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使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发生了某种分离。文学作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遵循价值规律。文学书籍作为物态化的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会有物质耗损。文学消费心理具有社会一般商品消费心理特点。比如畅销书等。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

6、费2、健康的文化市场对繁荣文艺具有积极功能。3、文学理论及艺术家应正确认识和阐释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1、一般商品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2、一般商品消费的交换价值严格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却往往与文学作品终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3、一般商品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使用价值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代,为历代的文学消费者共享。

7、4、一般的商品消费是一种纯粹的消费,而文学消费除此之外,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1、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2、文学消费与接受中意识形态观念表现复杂,或隐或显,或淡或浓。3、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第一,文学消费直接服务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传播和再生产着现行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意识形态。第二,学消费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理性,传播着批判现

8、行制度不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观念。第三,“非意识形态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将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孔子极为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认为诗可以为“事父”、“事君”。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资产阶级通过高度商品化的现代艺术消费,消蚀了消费者对现行制度的历史性的思考,瓦解了消费者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的要求。(二)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