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

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

ID:37342515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_第1页
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_第2页
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春杯”说课比赛《论语八则》说课稿《论语八则》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篇课文。对本课设计的三个关键词是——反复诵读,理解思想,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对文言经典的要求是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论语八则》恰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中的八则经典语录。这一课中所蕴涵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为学思想和律己修身的做人思想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在为学和修身两方面还有一定欠缺,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去完善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而又很生动的一堂教

2、育课。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质疑、活动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汲取先哲智慧,思索、感悟,使之为我所用。其中把“理解语录含义”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深入体会思想,形成感悟”确定为教学难点。当然,要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的教学法至关重要。俗

3、话说:教无定法,但是又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诵读法、点拨法和探究法去激活学生的思想;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诵读质疑,活动和读写结合的方法去探究文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阶段:一是导入阶段。和学生一起回忆《两小儿辩日》中的谦逊、诚实、对待学问实事求是的孔子形象,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进而引出《论语》这部作品。明确这是一部记录了先哲智慧的中华经典,并讲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这样导入既可以温习旧的知识,又能够激起学生的

4、学习愿望。二是整体把握阶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本文所选八则并不晦涩,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所以熟读成诵也就成为整体把握阶段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生齐读等方式充分诵读本文,读准字音、句读,读出语感。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及工具书,默读文章,理解这几则语录,疑难点可以做好标记,准备质疑,然后师生共同来解惑。但我们知道,理解了每一条语录的含义,学生仍处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阶段,因此,在整体把握阶段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是围绕“为学”和“修身”两部分编辑而成,明确“学而时习

5、”、“学思结合”、“好之乐之”等几则是谈“为学”,“三省吾身”、“患不知人”、“见贤思齐”等几则是谈“修身”。这样,在整体把握阶段就完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又为下一步“深入体会思想,形成感悟”,突破难点做好了准备。三是体味感悟阶段。这也是突破难点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去品“为学”之法,悟“修身”之道。我将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善于思考,喜欢活动,乐于表达的特点,通过活动法、读写结合法和质疑探究法深入理解语录内涵,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并对有价值的问题做深入细致的思考。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请学生任选一则语录,配上

6、问题,使之成为孔子对学生疑问的解答。同桌合作,到台上模拟学生与孔子一问一答的情景。如:学生:先生,何为“知”也?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各条语录词义、句义及内涵。其次,请学生任选一则为学或修身的语录为开头,写一段3—5句的话,形成自己对这则语录的感悟。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智慧的光芒。学习没有疑问,没有对疑问深思后的顿悟,就不可能把知识变为学识;耽于空想不踏实为学,思想的火花也只能处于虚无缥缈中。学生在发言交流过程中,教师加以必要的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脱稿发言。在此基

7、础上,请学生围绕一则最有感受的语录,讲述自己或他人有关的经历,要适时引用这则语录。鼓励学生引用时不看书。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寻找先哲智慧对于自己的现实意义。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也就存在着高下之分。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吃饱,吃好,我会留出一点时间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欢迎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考深度有一定局限性,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一个预设性问题,引导他们对孔子言论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一则中的三句有什么内在

8、联系?这是几个语文网站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