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ID:37347178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2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_第1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_第2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_第3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_第4页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4一曲胡笳救孤城第一课时执教者:江镇小学王美【课时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并州刺史、晋阳城、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通过抓关键字的方法理解“水泄不通”;积累“悦耳动听、哀伤凄婉”等描写声音的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课题,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3、通过地图等补充资料,认识乐器胡笳,以及人物刘琨,了解故事背景。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理解“孤城”的含义,并且圈划关键词,体会刘琨的智勇双全。【课时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课题,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可是难点】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理解“孤城”的含义

2、,并且圈划关键词,体会刘琨的智勇双全。【教学过程】一、结合历史故事,导入课题,了解胡笳,认识刘琨。1、了解故事《草船借箭》,引出课文主要人物——刘琨。2、简介刘琨:(1)出示简介,指名读。刘琨,中国西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精通音律,善吹胡笳,创作了《胡笳五弄》;他创造的诗文激昂悲壮,充满对人民的同情和抵抗敌人的决心。(2)通过《闻鸡起舞》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刘琨。3、导入课题,了解乐器——胡笳。(1)板书课题,指名读。7(2)出示胡笳简介,学生默读,并说说对这一乐器的了解。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胡笳,曾用

3、于战争之中,西汉之时已广泛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胡笳最初由芦苇叶制成,之后不断演变,后来变成木质三孔的管状乐器,类似竹笛。胡笳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师补充:这就是最初芦苇叶制成的胡笳,后来变成三孔的管状乐器。古时候,中原的汉族人称北方的少数名族为“胡”,因此这一乐器也被称为“胡笳”(3)说说课题的意思,并指导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结合课题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交流检查字词:并州刺史晋阳城水泄不通四面楚歌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1)指名读词。(2)重点理解:

4、并州刺史:正音;并州是地名;刺史是古代的官名;晋阳城:我国北方边防重镇之一,通往西晋的门户;水泄不通:抓住关键字“泄”,理解词语的意思;四面楚歌:成语故事;悦耳动听、哀伤凄婉:积累形容声音的词;千古佳话:理解词语。(3)齐读词语。3、分小节读读课文,并结合课题,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整简洁(1)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2)引导学生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5、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结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完整简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7三、学习第一

5、、二小节,了解故事背景,理解“孤城”的含义。1、学习第一小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1)了解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出示地图)师补充:西晋是我国古代继三国之后的一个朝代,西晋末年,西、北各少数族人民不断涌向内地,这些少数名族中,北方的匈奴十分强大,经常南下骚扰。(2)图片介绍晋阳城的位置。(3)通过补充资料,知道刘琨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气可嘉。(4)齐读第一小节2、学习第二小节,理解“孤城”的含义。(1)有一年,匈奴骑兵五万人马入侵,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①结合语境,理解“水泄不通”。②通过“五万”和“两千”的对比,知道兵力悬殊是造成“孤城”的原因。板书:兵力悬殊③

6、指导朗读。(2)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①板书: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②指导朗读。(3)圈划关键词,说说刘琨是个怎样的人呢?(4)五万敌军是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眼看晋阳城就要保不住了,敌人马上就要攻破西晋门户,刘琨急得团团转。齐读第二小节。四、小结:刘琨孤军奋战,英勇抗击敌人,可是敌我兵力悬殊,此时援军未到,而城中兵力减弱,粮食减少,面对着这座孤城,刘琨急得团团转,这就是故事的起因。那他是如何想到用一曲胡笳来救孤城的?敌人听到这曲胡笳是如何表现的?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经过和结果。板书:34一曲胡笳救孤城兵力悬殊援军未到兵力减

7、弱粮食减少7第二课时执教者:园西小学郁秀敏【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3——8小节,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拆字组词法理解“凄厉”的意思;通过想象说话理解“骚动”的意思;通过听胡笳曲的方式理解“悦耳动听、哀伤凄婉”的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中的写景语段和第三节中描写胡笳曲的语段,重点研读描写胡笳曲的语句,想象写话胡笳曲的内容,体会匈奴士兵的思乡之情,从而感受刘琨的勇敢与智慧。3.初步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知道写景要符合人物情感。4.能结合板书,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训练。【课时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中的写景语段和第三节中描写胡笳曲

8、的语段,重点研读描写“胡笳曲”的语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