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ID:37365790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_第1页
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_第2页
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音乐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简析: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年级上册总共8课,每课包括“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8课分别是《童年》、《草原》、《好伙伴》、《放牧》、《妈妈的歌》、《四季的歌》、《钟声》、《丰收歌舞》,其中演唱歌曲有《摇啊摇》、《小酒窝》、《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原谅我》、《噢!苏珊娜》、《老水

2、牛解弯弯》、《放牛山歌》、《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援手曲》、《四季童趣》、《捉迷藏》、《美丽的黄昏》、《钟声叮叮当》、《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外优秀的儿童歌曲,并配以如:齐唱、独唱、轮唱、合唱等几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赏有《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赛马》、《森吉德玛》、《同伴进行曲》、《我和你》、《牧民新歌》、《草原放牧》、《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樱花》、《雪花飞舞》、《灵隐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浏阳河》、《丰收》等,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

3、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本册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游戏宫和活页练习,形式丰富多彩,巩固学生知

4、识点。 本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歌曲、欣赏作品,使学生学会必学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并且做到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具体如下: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演唱体现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的思想感情。  4、了解男声、女声、

5、童声的不同人声特点,尝试齐唱、独唱、二部轮唱及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 5、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认知音乐的不同速度:快速、中速、慢速。   6、认识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中的部分乐器:钢琴、二胡、琵琶、电子琴、古筝。 7、认识音名:CDEFGAB,唱名do.re.mi.fa.sol.la;认识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

6、兴趣。   4、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5、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7、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8、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9、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以及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11、在综合课

7、、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 12、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13、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