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ID:37378921

大小:63.6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_第1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_第2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_第3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_第4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作者:蔡磊张伟郭玉林侯登华朱力李宁富龚瑞赵建国【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肝囊肿、3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37例原发性肝癌、14例转移瘤患者行T1WI、T2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扫描,分别进行病变实性区域及正常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与肝癌及转移瘤患者病变区域的实性部位ADC值分别为(2.87±0.57)×10-3mm2/s、(1.99±0.31)×10-3mm2/s、(1.28±0.23)×10-3mm2/s、(1.17±0

2、.13)×10-3mm2/s、肝癌与肝囊肿、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与转移瘤患者病变区域的实性部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实性恶性肿瘤的鉴别仍需进一步探讨。【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肝肿瘤近年来,随着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的应用和核磁共振设备的发展,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腹部脏器应用的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它反映的是组织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状态,可以部分提供组织的结构信息。本研究主要探讨3.0T设备在b值800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6  

3、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以来在3.0T核磁共振扫描仪上检查的患者111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CT、DSA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符合肝细胞肝癌的37例,男36例,女1例,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06岁),35例合并肝硬化;有原发病灶的肝内实性转移瘤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36~80岁(中位年龄59.64岁);肝血管瘤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6.08);肝囊肿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6~68岁(中位年龄56.37岁)。本组病例血管瘤和肝囊肿均有DSA、超声、CT平扫和增强

4、扫描及临床资料,且符合临床诊断。  1.2方法  1.2.1设备使用美国GE公司SIGNAEXCITE3.0TGEHCGEHC扫描设备,8通道(US)TORSOPA体部线圈。  1.2.2扫描序列单次激发反转恢复自旋平面回波序列(IR-SE-EPI)做弥散成像(DWI),b值选取800s/mm2,SE为单次激发,各向同性;TE:56ms,TR:1500ms,FOV:380mm,层厚7.0mm,层距1.5mm。6  1.2.3ADC值测定DWI图像通过GE公司AW4.3-07工作站自动处理由相应层面DWI图像合成ADC图像,然后在ADC图像上利用GE公司提供

5、的软件做ADC图与T2WI融合后图像进行ADC值测量,取病灶直径最大的层面上实性部分测ADC值,每个病灶选用同样大小的圆形的感兴趣区(ROI)在不同位置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2.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ADC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病灶的ADC值之间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2结果  ADC值范围(表1)。原发肝细胞性肝癌或转移瘤与肝血管瘤、肝囊肿在同一b值下三种疾病的ADC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肝细胞性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表1

6、肝脏占位病变的ADC值  3讨论6  弥散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而在腹部实性脏器中的应用仍在探索之中。肝脏是腹部脏器肿瘤发病较多的器官,对其发生的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和鉴别在临床格外重要。  DWI是基于活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MR功能成像技术。DWI不仅可以通过图像来反映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还可通过测量ADC值准确反映组织的分化程度及空间构成,使组织功能状态的表达量化,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本组结果中肝癌和实性转移瘤的ADC值最低,其次为血管瘤,囊肿最高。这是由于肝囊肿内自由水分子丰富、运动自由;而血管瘤内为大小不等

7、的血管腔、纤维间隔和血液本身的黏滞度使ADC值出现差异;肝癌和实性转移瘤更少的自由水含量,分子运动受限决定了它们更低的ADC值。这样这几种病变自由水分子含量及弥散运动快慢的不同就通过ADC值的差异得到反映。  一般认为,组织或病变的血流灌注对小b值DWI的ADC值测定影响较大,因此,利用高b值来反映病变水分子的真实弥散情况[1,5]。国外多选b值小于800s/mm2,但随b值的增加,DWI的信噪比会降低而ADC图的病灶的对比度会更明显[2-3]。兼顾二者,我们在3.0T设备上选取b值为800s/mm2,在肝细胞肝癌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测量上得到差异有

8、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ADC值的测定:由于弥散加权像的分辨率有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