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

ID:32933168

大小:54.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_第1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_第2页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肿瘤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诊断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5例肝脏肿瘤患者,均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良性肿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根据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动脉期表现,可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根据不同肝脏肿瘤磁共弥散成像ADC值的可以明确鉴别肝脏肿瘤病变的良恶性,同时可以根据动态增强扫描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动脉期表现观察病灶的血供情况。[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肝脏肿瘤[中图分类号

2、]R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8(a)-0173-0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无创性地检查活体组织的功能状态,观察组织水分子的微观扩散状态,提供组织的结构信息[1]。其是利用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特性进行成像,其图像的信号强度可以随着组织的病理变化而发生改变。近年来临床逐渐开始将DWI技术用于检查腹部实质性脏器情况[2]。为研究DWI诊断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价值,选取该院2010年1月一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5例常见肝脏肿瘤患者,均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3、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该院收治的65例常见肝脏肿瘤患者,其中41例经手术或者穿刺病理证实确诊,24例经CT、MRI动态增强扫描以及DSA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46例,女19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9.8±2.7)岁,其中23例原发性肝癌,21例肝血管瘤,15例肝转移瘤,6例肝囊肿,其中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为恶性肿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为良性肿瘤。1.2检查方法MR检查使用GE公司生产的Inters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以及体部表面相控阵线圈,首先进行常规磁共振全肝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以及T2WI等,扫描层厚均为5

4、mm.对于发现肝内有占位病灶的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TR=3600ms,TE随b值调整,层厚5〜6mm,FOV:380mmX400mm,矩阵256X256,选择3个扩散敏感度b值,分别为50s/mm〜、100s/mm〜以及500s/mm〜,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可一次性获得多层图像。之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入前壁静脉后,选择SDNY/3D/IP序列行全肝扫描,TR=9.0ms,TE二4.6ms,层厚5.0mm,屏气状态下完成扫描,分别获取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平衡期图像。图像后处理使用Intera1.5

5、TMR机固有软件,通过2个以上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图像拟合成出ADC图像,在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域的ADC值,每个病灶可选择不同位置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同时观察动态增强扫描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平衡期的强化程度。1.3统计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不同b值时肝脏肿瘤病变ADC值分析随着b值的增加,不同肝脏肿瘤病变的ADC值逐渐降低,且ADC值的波动范围逐渐变小。其中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