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ID:37453468

大小:7.96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5-12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_第1页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_第2页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_第3页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_第4页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七章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一、诗坛多元格局。乾嘉诗坛,才人辈出,各领风骚。沈德潜、翁方纲,或主格调,或言肌理,固守儒雅复古的阵地;厉鹗扩大浙派的门户;袁枚、赵翼、郑燮标榜性灵,摆脱束缚,追求诗歌解放;黄景仁等抒写落寞穷愁,吟唱出盛世的哀音。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1、沈德潜及其“格调说”(1)、沈德潜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2)、“格调说”: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要写得含

2、蓄、蕴藉、委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格调说”:尊唐抑宋。①内容上要求诗歌起到为封建纲常服务的教化目的;②风格上要温柔敦厚;③手法上讲求格律,重视声调,注意体式,实际上也就是学古模拟。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2、翁方纲及其“肌理说”(1)、翁方纲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诗作无成就。(2)、“肌理说”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义理)

3、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肌理”二字来源于唐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均”之句,用来论诗,包括义理与文理。“义理”,即“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即“言有序”也,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是清代考据之风影响于诗坛的一个结果。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3、袁枚及其“性灵说”(1)、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

4、“乾隆三大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2)、“性灵说”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其诗议论较多,有独到见解。是史学家,强调诗的发展与简化。其《论诗》绝句如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

5、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江西铅山人。创作种类繁多,盛誉一时。主张与袁枚相似,即借鉴前人不不泥,“惟直抒所见,不依傍古人,而为我之诗”,把“言志”、“缘情”与“载道”并举。但其所说性情是指“发乎情,止于礼义”。以七古见长,善于刻画景物。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一、桐城派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1、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主张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答赵少宰书》),提倡“

6、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己卯行书小题序》)他铺石开路,为桐城派理论的发轫。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2、方苞“义法”。“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书货殖传后》),合起来说是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义”指文章的内容,“若古文则本经术而依于事物之理,非中有所得不可以为伪”(《答申谦居书》),以儒家经典为宗旨,而他自谓“学行继程朱之后”,故具有明显的服务于当代政治的目的;“法”指文章的作法,包括形式、技巧问题,如布局、章法、文辞等。两者关系是义决定法,而法则体现义。狱中杂记作者简介:方苞,

7、安徽桐城,清代最大的古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论文主张讲求“义”“法”。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方苞故居方苞集方苞教忠祠狱中杂记创作背景康熙五十一年(1711),方苞因戴名世《南山集》牵连,写序,藏版,先入江宁狱,后转刑部狱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出狱,写成实录式的杂记。康熙南山集陵迟绞刑狱中杂记主题这是一篇纪实性的大墙文学,通过刑部狱中的切身见闻,揭露了清朝司法机构的残酷和腐败,司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