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

ID:37477620

大小:636.81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11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_第1页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_第2页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_第3页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_第4页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古代诗歌整体鉴赏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古诗包括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鉴赏一首诗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如从赵师秀的《约客》,我们可知诗人已经约了客人,在等客人到来。从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我们可知作者是在送友人,而且是在傍晚下雨的时候。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可知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性的文字;一般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

2、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诗词的题目有长有短,有的长到好几行。实际上,题目越长越好理解,题目长了就等于小序。如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分析这首诗的题目,就会对写作诗歌时的背景有所了解,且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特别是诗题所涉及的

3、五处地点完全对应了末联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有助于解读诗作。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具有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的风格。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包含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感情深沉;风格多沉郁、顿挫、朴素、凝重。命题者所提供的注释,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对理解该诗往往有很大帮助,它一方面解释诗

4、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另一方面也向考生传递诗歌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以降低考生理解诗歌的难度。任何一首诗,只要我们一读,必定在第一时间获得最直觉的最真实的可能是最准确的艺术与情感的信息。直觉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往往就是最纯粹的审美观照,是通过诗歌的语言符号提供给鉴赏者的意义的短暂综合形成的印象,还没有受到其他理性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干扰,其基础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心理,即诗心。等到再读第二遍时,题干的要求,老师的训练,自己患得患失的心理就开始干扰这种直觉了。所以应告诫学生:第一感觉非常重要,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5、它往往是对的。有了第一感觉,有了诗歌的大意,然后阅读题干,根据题干对诗的内容或形式来作初步的解读。题材、主旨、思想、情感、哲理等属于内容的范畴,而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意境等属于形式的范畴。然而解读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要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鉴赏的文体归属。鉴赏文字,一般来说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虽然这段文字未必符合一篇议论文的整体要求,但表达方式、组织结构、语言特色应该尽可能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因而,那些求新求异的改编类、联想类、引申类文章就不符合本题的要求。其次,我们应该知晓鉴赏的角度

6、和内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如果题干有明确要求,那就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解答。如果题干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就其中任一方面进行点评、鉴赏都是合乎要求的。再次,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表述格式。这里的表述格式,对于考生来讲,就是一段文字的组织和表达。鉴赏古代诗歌,我们可以像写一篇议论文一样:先找出论点、论据,然后用合适的论证方法加以证明。(2009·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7、。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军城早秋》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值唐军与吐蕃军交战之际。严武作为全军的统帅,胸怀全局,腹有良谋,对敌我双方了如指掌,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信心。正因为如此,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却能一气呵成,气魄宏大,简练紧凑,给人以力量和勇气。首句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即疾风劲吹的秋季。汉关,泛指唐朝军队驻守的边关。这里的“秋风入汉关”,暗示边境上风声已紧,战事在即。“朔云边月满西山”,紧扣前句,继续以写景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