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ID:37482181

大小:264.8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_第1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_第2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_第3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_第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柳河医院院感科一、病原学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为负性单链RNA病毒。呈园形或卵园形,有双层包膜,外膜上有纤突,平均直径为80—115nm。基因RNA有L、M、S三个片断,分别编码聚合酶、膜蛋白和核蛋白。核蛋白有较强免疫原性,膜蛋白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病原学汉坦病毒(HV)至少可分16型,我国所流行以I型汉滩病毒(野鼠型)和II型汉城病毒(家鼠型)为主。汉滩病毒感染者病情较重,可能与病毒毒力较强有关。HV对乙醚,氯仿和去氢胆酸盐敏感,不耐热,不耐酸,对紫外线、酒精、碘酒等敏感。二、流行病

2、学(一)、宿主动物及传染源: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尘埃后通过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的排泄物污染食物经消化道感染。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感染。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虫媒传播:鼠类身上的革螨或恙螨可能具有传播作用。流行病学(三)、易感性和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2.5—4.3%。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病后有较稳定免疫力。(四)、流行病学特征:汉坦病毒感染主要分布于亚洲

3、,其次为欧洲和非洲。我国疫情最重,其次为俄罗斯、韩国和芬兰。我国的流行趋势是老疫区病例逐渐减少,新疫区则增加。流行病学流行疫区分三类型:姬鼠型疫区:家鼠型疫区:混合型疫区:三、发病机制(一)、病毒直接作用:临床上患者有病毒血症期,且有相应的中毒症状。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几乎所有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汉坦病毒抗原,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中。体外培养在排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下,感染HV后出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害。发病机制(二)、免疫作用: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III型变态反应):感染早期补体下降,血中

4、存在免疫复合物。其它免疫应答;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I型变态反应)。血小板中存在免疫复合物,肾组织有颗粒状及线状IgG沉着,提示与II型变态反应有关。病毒通过细胞毒T细胞介导损伤机体细胞可能为IV型变态反应。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HV能诱发机体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发病机制(三)、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机制:原发性休克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下降所致。继发性休克指少尿期后发生休克为有效血容量不足。出血主要是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以及DIC所致凝血异常等。急性肾

5、功能不全:为肾血流不足,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等。四、病理血管病变:广泛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肾脏病变:肾小球充血,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等。心脏病变:常见右心房出血,肌纤维变性坏死,部分断裂,间质充血、水肿和出血。脑垂体及其它脏器病变:脑垂体肿大、充血、出血和坏死,肝、胰和脑实质亦类似病变。免疫组化检查:血管内皮细胞及全身多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汉坦病毒抗原。五、临床表现潜伏期为7—14天,以2周多见,病程分五期:(一)、发热期: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体温39-40℃之间,一般3—

6、7日。全身乏力酸痛,常有“三红、三痛”症状,肾区有叩痛。蛋白尿、血尿、尿中可见膜状物。临床表现(二)、低血压休克期:于病程第4—6病日,可分低血压倾向、低血压及休克。重症者休克顽固,可促发DIC广泛出血、脑水肿、休克肺及急性肾衰。(三)、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500毫升为少尿,少于50毫升为无尿。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加重,甚至出现烦躁、嗜睡、昏迷抽搐等。主要表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四)、多尿期: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尿素氮等潴留物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可分三期:(五

7、)、恢复期:每日尿量恢复为2000ml以下。(六)、本病分为五型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除出血点外无其它出血,无休克和少尿,尿蛋白+--++。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有典型的症状、体征和五期经过,尿蛋白+++。重型:体温40℃以上,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有皮肤淤斑和腔道出血,休克及肾损害严重,少尿持续5天或无尿2天以内,尿中见膜状物。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有下列之一者:难治性休克;重要脏器出血;少尿超过5天或无尿2天以上或血尿素氮>42.8mmol/L以上;出现心衰、脑、

8、肺水肿、脑出血以及严重感染等。非典型型:发热38℃以下,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体或抗原阳性。六、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可呈类白血病反应,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数及功能下降。(二)、尿常规:尿蛋白起病第二日即可出现,常为+++----++++,以及管型和红细胞,可见膜状物。实验室检查(三)、生化检查:血尿素氮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