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

ID:37504827

大小:346.92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24

上传者:U-2494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_第1页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_第2页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_第3页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_第4页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版本3.4英国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署2004年4月 目录第一节手术部位感染监测……………………………………………………4第二节监测方法………………………………………………………………6第三节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11第四节数据的收集与提交……………………………………………………20第五节数据项目定义…………………………………………………………25第六节数据分析与反馈………………………………………………………37第七节道德规范和机密性……………………………………………………42 致谢本手册由JennieWilson与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署工作人员合作修订。我们非常感谢RosaCoello博士和为“院内感染全国监测计划”(NINS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手册》的修订做出了主要贡献的其他同事们。JennieWilson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署2004年4月 第一节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背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发病率很高;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引起疼痛、不适,有时还会导致长期失去工作能力甚至永久性残疾。手术部位感染的数量约占所有HAI数量的10%,会引起医疗费用翻番并且导致住院时间延长6.5天。院内感染控制效果研究(SENIC)发现,感染监测和控制措施(包括将感染率反馈给外科医生)得当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Cruse和Ford等也报告了类似的发现。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评估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不过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与合作。有效的评估必须基于标准化的定义和监测系统。全国统筹中心正通过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说明,从而提供高质量、可比较的数据来增加监测的价值。日间手术越来越多、术后住院天数缩短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仅在病人住院时进行监测会低估手术部位感染率。然而,如果要将数据用来对医院内或医院之间进行比较,则要求出院后监测(PDS)系统必须能够系统而准确地鉴别发生SSI的病人。除非有一套合适的PDS系统,否则出院后感染将不被用来计算用于比较的SSI数量。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发展历程在《GettingAheadoftheCurve》一文中,英国卫生局长强调要将预防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CAI)作为当务之急。对包括SSI在内的感染监测则是重要措施之一。卫生部下属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领导小组(HAISSG)建议将SSI的监测扩展到所有英国医院的整形外科手术,扩大整形外科专家的监测权,并发展监测系统用于处理本地数据。因此,从2004年4月开始对整形外科手术强制进行SSI监测。对于监测的上述要求,加上目前庞大的数据量,并且越来越多的医院参加监测,这些都要求重新评估并改进目前的数据处理系统。重新评估也为评价监测系 统使用者的经验和改善监测服务提供了一次机会。有关关节置换术的数据组根据HAISSG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另外,本手册还考虑到了最近实施的“全国关节置换术登记”,确保公共数据项目的兼容性。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与“院内感染全国监测计划”先前所收集数据的具有可比性。因此,自1997年开始使用的监测方法和对术语的定义并没有做较大的改动。以下基本原则不变:监测署应当为医院提供收集和分析数据所用的工具。报告当中,数据应处理成“率”并与其他医院或地区进行比较,从而使其能对需要改进医疗质量的地方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数据组尽量小,但要能评估SSI发生率,且应考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监测要注重方法,保证数据的高质量,能够用于评估。 第二节监测方法介绍监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参加的医院能在对各类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率与标准进行比较,而标准就是所有参加医院的总平均感染率。为了进行有效的比较,各医院的数据采集方法必须相似,因为不同的院内感染监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这需要主动和预防性的监测。主动监测是指由指定的、经过训练的人员使用多种方法来鉴定感染病例。相反,被动监测则依赖那些对监测计划无规定义务并且感染鉴定能力相对低一些的人员。预防性监测是指自手术开始就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监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鉴定感染病例方面要优于在病人出院后再查阅病史的回顾性方法。本节中阐述了主动和预防性的监测方法,参加监测的各医院都要使用该方法,从而使得其SSI发生率能与其他参加医院进行比较。该方法基于病人监测,即所有可能发生SSI的病人的数据都需要收集,并且进行跟踪监测,从而发现其中哪些病人会发生SSI。图1中对该流程进行了小结。图1:监测步骤选择手术分类监测之前不包括:术中鉴定符合条件的病人z内窥镜手术查阅手术室和病房记录监测中z诊断性手术z手术室内不关闭伤口监测住院期间SSI的迹象或症状,一周三次病人住院期间跟踪观察直为每个符合条件的病人完监测之后到其出院为止(最多30天)整填写并递交监测记录 监测的组织要使监测结果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价值,则需要准确的数据。因此,医院需要建立监测系统以确保特定手术类别当中所有符合要求的病人均能被鉴别,并且对SSI的监测需要将系统性、主动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直到病人出院为止。如果依靠未经指定和训练的人员进行监测,或者未对监测指定人员的空缺采取措施,数据的质量和结果的可信度则均会大打折扣。研究对象监测主要针对经常性的手术和/或感染可能性大的手术,并且术后需要住院三天以上。这些手术也最能从监测中获益。对手术进行分类,将临床上类似的手术归为一类(见表1)。每一类当中的所有手术,包括相应的代码[人口普查办公室(OPCS)外科手术代码],在附录1中列出。医院可以从13类手术中选择一类或几类参加监测。手术的分类参考美国NNIS系统。研究人群是入院进行所选手术的病人。选出研究人群首先从各类手术中选出您打算参加监测的类别(见表1和附录1)。监测必须包括进行所选手术的所有病人。这可能需要每天尽可能利用医院的资源对不止一处来源的信息进行查阅。例如,手术室计算机记录、手术室记录本、外科手术表,等等。所选手术即使是急诊手术,或者不是原始或主要手术,也在监测范围之内。例如,剖腹探查手术中由于新情况或并发症的发生而进行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如果在同一台手术中进行多项手术,仅需监测所选手术。 表1监测手术类别每类手术的OPCS代码详见附录1。分类手术说明剖开腹部切除子宫,伴有或不伴有切除卵巢和/或输腹式子宫切除术卵管胆管、肝脏和胰脏切胆管、胆囊、肝脏或胰脏手术,不包括未经胆管探除术查和损伤活组织检查的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无胆管胆囊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不包括腹腔镜手术和胆探查(非腹腔镜手术)管探查手术开胸直接进行心脏血管重建,例如:移植合适的大冠状动脉搭桥腿静脉血管或内乳动脉等切开、切除或接合胃部,包括胃部分或全部切除术、胃部手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幽门肌切开术、幽门成形术和胃肠吻合术仅置换股骨头,包括对以前的半关节成形术进行修半髋关节成形术正(但不包括转变为全关节置换)髋关节全部置换,包括再造关节表面、对以前的置全髋关节置换术换进行修正以及以前的半关节成形术或骨固定术转变为全关节置换膝关节全部或部分置换(包括或不包括再造髌骨表膝关节置换术面),包括对以前的置换进行修正,不包括髌骨置换大肠手术切开、切除或接合大肠,包括大小肠吻合术包括手指或脚趾在内的上肢或下肢全部或部分切肢体切除术除,或关节断离需要内部或外部固定的长骨骨折切开复位,不包括长骨骨折切开复位术骨折后的全髋关节置换,小骨折切开复位或关节内骨折小肠手术切开、切除或接合小肠,包括大小肠吻合术动静脉手术,包括主动脉瘤修补、血管移植、以及颈动脉、髂动脉、股动脉或腘动脉的手术。不包括血管手术静脉曲张修复、动脉插管、冠状动脉搭桥或肺动脉手术 监测不包括下列手术:1)手术类别中未列出的手术。请在附录1中查询可以参加监测的手术。2)内窥镜或腹腔镜手术。这些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与一般手术不同,而且住院时间很短。3)在手术室内未完全关闭切口的手术。例如,扩创术、血肿引流。4)诊断性手术。例如,活组织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吸引术、注射或导管插入术。监测周期手术量越大,SSI发生率估计得就越准确。为了在节省监测所需资源和得到适当手术量数据之间保持平衡,医院需要参加至少连续三个自然月的监测。医院可以参加下列周期的监测:1月1日至3月31日4月1日至6月30日7月1日至9月30日10月1日至12月31日那些所选手术类别的手术量很少的医院,我们建议参加一个周期以上的监测。医院也可以选择连续监测。感染的发现为了保证能灵敏并尽可能多地发现感染,应当采用系统而主动的监测方法。 鉴别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人一旦病人进行所选手术,应立即采用下列方法来鉴别手术部位感染,直到病人出院:经过训练,进行监测的指定人员应该:1.与病房工作人员联系,查阅医疗护理记录、体温和治疗记录,一星期至少三次。2.查阅微生物检测报告,寻找研究人群手术部位的任何阳性培养菌。应当对查阅所得信息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手术部位感染的任何一条标准(参见第三节)。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不一定意味着发生了感染,阴性的结果也不一定就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微生物检测报告应当与临床信息相结合,对结果有疑问时应该寻求医学微生物学家的帮助。跟踪监测期对监测的所有病人在术后都应该进行预防性的跟踪监测,直到出院为止。跟踪监测期的长短取决于是否手术植入了医疗器材。如果没有植入物,应于术后30天停止SSI监测(因为术后30天之后发生的感染不符合SSI的定义)。如果存在植入物,则应该在病人术后住院期间持续监测(因为这种情况在术后一年内符合SSI的定义)。如果在监测周期结束时病人仍然住院,则继续监测30天或至病人出院。 第三节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基于1992年CDC发表的文献。分为切口感染(表层或深层),或器官/间隙感染。表层切口感染定义为手术后30天内,仅发生于手术部位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感染:标准1:表层切口有化脓性引流物。标准2:表层切口经无菌吸引出的液体或组织、或擦拭的药签的培养物中有微生物并存在脓细胞。标准3: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之中的两项:z疼痛或敏感z局部肿胀z发红z发热和a.表层伤口被外科医生故意打开,用于控制感染,除非切口微生物培养为阴性。或b.临床医生诊断为表层切口感染。注:缝线脓肿:定义为由于缝线吸收引起的微小炎症和渗液,以及局限于刺伤周围的感染。不归为手术部位感染。深层切口感染定义为无植入物的手术后30天内,或有植入物的手术后1年内,可能与手术有关的,发生于手术部位深层切口(即筋膜和肌肉层),并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感染: 标准1:手术部位的深层切口而非器官/间隙,有化脓性引流物。标准2:深层切口经无菌吸引出的液体或组织、或擦拭的药签的培养物中有微生物并存在脓细胞。标准3:深层切口自动裂开,或者当病人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之一时被外科医生故意打开,除非切口微生物培养为阴性:z发热(>38℃)z局部疼痛或敏感标准4:再次手术检查直接发现,或者组织病理学或放射线学检查发现深层切口有脓肿或能证明感染的其他证据。标准5:临床主治医生诊断为深层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注:既有表层感染又有深层感染,则归入深层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器官/间隙感染定义为无植入物的手术后30天内,或有植入物的手术后1年内,可能与手术有关的,发生于术中打开或处理过的除切口之外的任何解剖部位(即器官/间隙),并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感染:标准1:由经器官/间隙至刺伤处的引流管引流出化脓性物质。标准2:器官/间隙经无菌吸引出的液体或组织、或擦拭的药签的培养物中有微生物并存在脓细胞。标准3:再次手术检查直接发现,或者组织病理学或放射线学检查发现器官/间隙有脓肿或能证明感染的其他证据。标准4:临床主治医生诊断为器官/间隙感染。注:1.某些情况下,从切口出对器官/间隙感染引流。这些情况下通常无需再次手术,认为时切口并发症,因此归入深层切口感染。2.如果两者都存在,请参考“特定部位器官/间隙感染的定义”以确定是否为器官/间隙感染。 器官/间隙感染可分成下列特定部位的感染:z动脉或静脉z骨(骨髓炎)z心内膜(心内膜炎)z胃肠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不包括阑尾炎和胃肠炎)。z腹腔内包括腹膜、膈下或隔膜下间隙、胆囊、胆管、肝脏(不包括肝炎)、脾脏、胰脏和其他腹腔内组织或区域z关节或关节囊z纵隔(纵隔炎)z心肌或心包膜(心肌炎或心包膜炎)z其他女性生殖道包括阴道、子宫、卵巢或其他深层骨盆组织z阴道断端每个特定部位的感染定义为器官/间隙感染的标准见14页到19页。 关于手术部位感染定义的说明1.临床医生诊断:定义为SSI之前应仔细评估。仅凭抗生素处方,而未确认SSI为治疗原因,不足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为SSI的依据。2.培养出微生物:还需要有脓细胞存在,以防培养出的细菌为正常菌群,而不是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同一切口存在多个SSI有时,在一项手术当中会发生不止一个手术部位感染(符合上述定义)。如果从可疑解剖学部位获得的样本中培养出的微生物与已发现的感染无关,则应该认为是另一种感染。器官/间隙特定部位的手术部位感染对器官/间隙特定部位的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是基于美国全国院内感染监测系统的定义。动脉或静脉感染动脉或静脉感染,包括动静脉移植,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手术中去除的动脉或静脉能够培养出微生物,并且血液的培养无微生物生长或没有做。标准2: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动脉或静脉感染的证据。标准3:病人的血管处引流出化脓性物质,并且血液的培养无微生物生长或没有做。心内膜炎 包括正常心脏瓣膜或人工心脏瓣膜的心内膜炎,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心瓣膜或赘生物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发热(>38℃),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心脏杂音发生改变,栓塞现象,皮肤的异常现象(即出现淤点、破裂出血、皮下节结疼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脏传导异常,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两份以上的血液培养物有微生物生长。b.当未进行血液培养或培养为阴性时,对心瓣膜进行革兰氏染色能够看到微生物。c.手术或尸检时发现心瓣膜赘生物。d.血液或尿液的细菌抗原检测为阳性(例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链球菌或者B群链球菌)。e.超声心动图发现新的赘生物。而且诊断时如果病人已经奄奄一息,医生应当进行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小于一岁的病人至少要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发热(>38℃),体温过低(<37℃),呼吸暂停,心搏缓慢,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心脏杂音发生改变,栓塞现象,皮肤的异常现象(即出现淤点、破裂出血、皮下节结疼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脏传导异常。胃肠道感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不包括阑尾炎和胃肠炎),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脓肿或感染的其他证据。标准2: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与器官或组织感染相符的症状或体征中 的至少两项:发热(>38℃),恶心,呕吐,腹痛或敏感,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由手术或内窥镜取得的组织、外科引流管上获取的组织或引流物的能培养出微生物。b.对由手术或内窥镜取得的组织、外科引流管上获取的组织或引流物进行革兰氏染色能够看到微生物,或者显微镜下观察上述组织或引流物能够看到多核巨细胞。c.血液能够培养出微生物。d.放射线学检查发现病理变化。e.内窥镜检查发现病理变化(例如:念珠菌食管炎或直肠炎)。腹腔内包括胆囊、胆管、肝脏(不包括病毒性肝炎)、脾脏、胰脏、腹膜、膈下或隔膜下间隙和其他腹腔内组织或区域,并且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通过手术或穿刺吸引从腹腔内取得化脓性物质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腹腔内脓肿或感染的其他证据。标准3: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两项:发热(>38℃),恶心,呕吐,腹痛或黄疸,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手术中放置的引流管(例如:闭式吸引引流系统、开放式引流管、T型引流管)的引流物能培养出微生物。b.对手术或穿刺吸引取得的组织或引流物进行革兰氏染色能够看到微生物。c.血液能够培养出微生物,并且有放射线学上的感染的证据,例如:超声检查、CT扫描、磁共振(MRI)或放射性标记扫描(镓、锝等) 有异常发现或X线检查异常。关节或关节囊感染关节或关节囊感染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关节液或滑膜活检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关节或关节囊感染的证据。标准3: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两项:关节疼痛、肿胀、敏感、发热、渗液或者运动障碍,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对关节液进行革兰氏染色能够看到微生物和白细胞。b.血液、尿液或关节液的微生物抗原检测为阳性。c.细胞层面和关节液的化学性质与感染情况相符,而不符合风湿病。d.感染的放射线学证据,例如: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MRI)或放射性标记扫描(镓、锝等)有异常发现。纵隔炎纵隔炎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手术中取得或穿刺吸出的纵隔组织或液体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纵隔感染的证据。标准3:病人具有下列原因未明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一项以上:发热(>38℃),胸痛,或胸骨不稳定,*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纵隔区化脓b.血液或纵隔区的脓液能培养出微生物。 c.X射线检查发现纵隔扩张。*对于小于一岁的病人至少要有下列原因未明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一项:发热(>38℃),体温过低(<37℃),呼吸暂停,心搏缓慢,胸骨不稳定。心肌炎或心包炎心肌炎或心包炎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手术或穿刺取得心包组织或液体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两项:发热(>38℃),胸痛,奇脉或心脏增大,*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心电图异常,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b.血液微生物抗原检测为阳性(例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c.心脏组织的组织学检查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证据d.特异性抗体有四倍以上升高,从咽部或粪便中有/无分离到病毒。e.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MRI)或血管造影发现心包渗液。*对于小于一岁的病人至少要有下列原因未明的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发热(>38℃),体温过低(<37℃),呼吸暂停,心搏缓慢,奇脉,或心脏增大。骨髓炎骨髓炎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骨骼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骨髓炎的其他证据。标准3: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两项:发热(>38℃),局部肿胀,敏感,发热或感染可疑部位有引流物,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a.血液能培养出微生物。b.血液微生物抗原检测为阳性(例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c.感染的放射线学依据,例如: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MRI)或放射性标记扫描(镓、锝等)有异常发现。其他女性生殖道其他女性生殖道包括阴道、子宫、卵巢或其他深层骨盆组织的感染(不包括子宫内膜炎或阴道断端),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感染部位的组织或液体能培养出微生物。标准2:手术时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感染部位有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标准3:病人具有下列未明原因引起的症状或体征中的至少两项:发热(>38℃),恶心,呕吐,疼痛,敏感,或排尿困难,并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血液能培养出微生物。b.医生诊断阴道断端阴道断端感染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标准1: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有化脓性引流物。标准2: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有脓肿。标准3:子宫切除术后,从阴道断端取得的组织或液体能培养出病原体。 第四节数据的收集与提交介绍希望参加监测的医院需要完整填写一份注册表格。注册后,医院会被编号以便区分其提交的数据。国家医疗服务基金会不止一家医院或机构参加监测,因此分配给每家医院一个独立的代码,这样可以区分各家医院的情况,从而各自采取不同的措施。监测负责人每家医院必须指定一个人(监测负责人)作为SSI监测署和医院之间的联系人。对于医院监测的各类手术,监测负责人的责任如下:z接收和分发与监测有关的信件和表格z确保所有表格均填写完整并送回统筹中心z对数据有疑问,作为联系人进行沟通数据收集表提供给所有参加SSI监测的医院,便于所需数据集的收集。统筹中心使用定制的电脑程序来检查提交的数据当中有没有缺少关键数据或是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是为了确保收集的数据尽可能准备,因为这些数据是报告中计算每家医院SSI发生率的来源。图2显示了数据的处理过程。数据收集数据最初记录在监测数据表上。如果医院需要进一步收集数据,可以自行改编该文件自己使用。监测数据表包括病人的姓名和病房的详细资料,以便于跟踪监测;并留有空白区,用于记录病人SSI的体征或症状。数据表有两种版本:一种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另一种用于其他类手术(见附录2)。 图2手术部位感染数据的处理过程总结完整填写每个病人的监测数据表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住院病人监测SSIFormic数据表网络本地数据库文件送到统筹CSV文件发送中心进行扫描至统筹中心计算机程序自动检查与医院联系与医院联系数据中的错误并更正数据输出至根据需求返回SQL数据库医院数据生成各医院的监测报告提交数据对病人的监测结束后,有三种方法将数据提交给全国数据统筹中心:SSI网站链接将SSI数据通过互联网提交到SSI网站是一种简单、快捷并且安全的方法。每个参加监测的医院通过输入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连接到SSI网站。将监测数据表上的SSI数据输入相应的方框。如果提示数据输入错误,则意味着有必须填写的内容没有输入或是数据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样在数据输入时就能更正错误。确认页面会显示已输入的数据,并指出数据不一致的地方。这时仍然可以进行编辑。最后通过网络提交电子表格,并打印副本作为数据记录。提交时打印的表格上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以后如果对该表的数据有疑问,会 用到该序列号。该系统还会防止相同的数据被重复提交。TMFORMIC手术部位感染数据收集表这种彩色表格可以用数据统筹中心的光学标记识别系统进行扫描识别。数据表有两种版本:一种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的数据收集,另一种用于其他类手术的监测(见附录3)。每张表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印在页面底部中央。监测的每例手术都必须完整填写。数据表由数据统筹中心根据每家医院的需求提供给各医院。为了提高扫描识别的效率,在填写表格时应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字迹要清楚工整。在相应方框内填写“X”或数字。例如:性别手术时间X男080分钟填好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收集表必须返回数据统筹中心进行扫描识别。数据将会导入全国数据库。如果发现数据有填写错误,则与提交数据的医院联系并解决。本地数据库收集的数据传输那些使用自己的数据收集系统,并建立本地数据库收集储存SSI监测数据的医院,可以将一个监测周期内的所有数据通过电子传输给数据统筹中心。通过这种方式提交数据,格式必须与全国数据库一致,并且事先必须与数据统筹中心协商。关于电子提交的数据格式的规定提交数据的格式必须符合SSI数据字典里的规定。该文件可从数据统筹中心获得,里面规定了每个数据区应如何命名以及数据如何编码。有些数据项目的填 写是可选的,例如有些只有半髋关节成形术、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这类手术需要填写,另一些只有其他类手术需要填写。当某一格数据无法填写是,请填“-1”。关于对电子提交的数据代码的规定为了避免从不同医院收到的数据中序列号发生重复,各医院提交的CSV文件中应附上每份记录的监测ID。格式应该是800000加上医院代码,例如:代码为51的医院提交数据的监测ID应当为800051。另外,医院还应给每份数据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格式为一个长整数。结合监测ID和序列号,就可以在全国数据库中查到想要的记录。向数据统筹中心提交数据以CSV文件格式向数据统筹中心提交数据,可以压缩并密码保护。建议在第一次通过该方式正式提交数据之前,先提交一份数据用于测试以保证格式正确。从长远观点来看,最好使用互联网提交的方式。检查数据有无错误CSV文件导入数据库后,会通过自动验证程序检查其有无逻辑错误或不一致的地方。如果发现数据有填写错误,数据统筹中心会与提交数据的医院联系并更正。更正的数据根据需求返回给该医院。提交数据的确认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四周左右,各医院会被要求确认在该周期内提交了多少份数据表以及报告了多少例SSI。这样可以得到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时仍住院的病人的信息,从而保证数据统筹中心得到的数据和生成的各医院报告中的数据完整无误。要使监测结果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则必须基于准确的数据。如果某医院收集的数据被认为不可靠或不准确,则该医院的监测负责人必须与SSI监测署 联系。各医院的监测报告当收到一个医院的所有数据、检查并更正其中的错误后,一份关于该医院各类手术SSI感染的监测报告将会生成并寄回。也可以选择用电子邮件发送报告。数据返回医院可以要求返回其数据(光盘或电子邮件)。返回的数据经过了检查和更正,可能对于那些希望建立本地数据库并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医院有所帮助。数据共享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时,手术部位感染的数据由地方流行病研究单位共享。欧洲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网(HELICS)也享有该数据。HELICS是欧洲各国通过统一方法收集院内感染数据用于分析并发布欧洲医院院内感染风险数据的网络。在该网站上可以查到欧洲各国院内感染率的差异,以及如何改进感染的预防措施。仅有一部分数据被使用,而且不会溯源至某个具体的病人、医生或医院。医院也可以选择不让HELICS共享其数据。 第五节数据项目定义介绍本节监测数据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说明。对于大部分数据项目,所有类别的手术均需要填写,但有一些项目仅跟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有关。对监测的所有病人都必须完整填写人口统计学数据和手术数据。关于感染的数据仅有发生SSI的病人需要填写,SSI定义见第三节。人口统计学数据和手术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病人管理系统(PAS)、病人的临床记录和手术室记录当中获得。监测需要的部分人口统计学数据也包括在全国关节手术登记(NJR)数据当中。虽然SSI监测中仅使用NJR数据并不可行(因为它不包括预防性监测所收集的数据),但由于数据格式是兼容的,因此其中一部分共同的数据可以通用。医院代码医院代码是SSI监测署分配给每个注册医院的独一无二的号码。监测年和周期表示对手术进行监测的年份和周期。数据统筹中心用该数据进行排序。出生日期病人的出生日期必须记录为“日/月/年”。住院日期指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的入院日期,用来计算术前住院天数。在监测中,如果一个病人出院后24内又入院,则视为前次住院的延续。手术日 用来将病人归入正确的监测周期,计算从入院到手术的天数,以及从手术完成到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天数。性别用来计算不同性别的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体重和身高(可选)病人的体重单位为千克,身高单位为厘米。数据用于计算体重指数(BMI),公式如下:体重(千克)BMI=2[身高(厘米)]手术的主要指征(仅适合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指置换术的主要原因(下列原因之一)。z骨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疾病引起的关节功能受损z感染性关节病感染引起的关节退化性疾病z无血管性坏死血供减少引起关节退化z外伤/骨折因关节骨折或关节附近骨折而进行关节置换z因感染而重新置换前一次置换的关节由于感染而再次置换z因骨折而重新置换前一次置换的关节由于骨折而再次置换z因其他原因而重新置换前一次置换的关节由于其他原因(例如:移位等)而再次置换z其他原因 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主要原因z未知原因手术未知的主要原因注:如果手术指征是重新置换,则需要输入相应的OPCS代码。手术分类将临床上类似的一组手术归为一类。表1当中列出了监测的所有手术类别,以及相应的说明。主要报告这些类别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膝置换术对于膝部分置换术,如果没有置换胫骨髁和股骨髁,则在方框中填“膝置换术”,不过另外要选择部分置换术的类型: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置换单个胫骨髁或股骨髁,包括/不包括再造关节表面。髌股关节置换术:置换双股骨髁,并再造关节面。全髋关节重新置换(仅置换髋关节)原先置换的全髋关节需要更换,意味着需要置换关节的组成部分。OPCS代码在各手术类别当中都有限定的几种手术参加监测。附录1当中详细列出了这些手术以及相应的人口普查办公室(OPCS)手术代码。选择并填入相关的三位或四位OPCS代码。仅记录那些选定的手术类别中的手术代码。如果代码是由手术室工作人员直接填写的,在监测该病人之前先检查附录1当中有没有相应的手术。如果贵医院的手术没有相应的OPCS代码,选择一个与最类似的手术的OPCS代码。数据收集表中最多可以填写三项手术的OPCS代码。一个切口,多项手术 在同一台手术中,当通过一个切口进行不只一种手术时应记录为多项手术。即使其中一些手术既未被包括在您选择的监测手术范围内,也不在附录1给出的手术列表当中,也应该这么记录。因为手术的时间会延长,处理的组织也更多,这都增加了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不会碰到该问题,因为极少通过一个切口同时进行多项手术,因此在这类手术中不是SSI的重要危险因素。手术类型手术根据以下定义分为“非急需施行”“紧急”:“非急需施行”包括事先计划好在对病人和医生都适合的时间进行的手术,以及严重一些的疾病的早期手术。“紧急”包括事先没有计划的、为拯救生命而立即进行的手术,以及在保住性命后需要尽快进行的手术。包括因“急症”入院的病人。该信息用于分别计算非急需施行的手术和紧急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目的是将两者区别开来,因为紧急手术没有一般的术前准备,发生SSI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外伤而进行的手术定义为病人由于钝伤或穿透伤而进行的手术。注:不包括没有跌打损伤的病理性骨折。该信息用于计算因为外伤而进行的手术的SSI发生率。植入物定义为出于诊断或治疗目的而通过手术永久放置在病人体内,并且不能直接操纵的非人体组织的外来物体。例如:在原位永久性放置的人工关节、人工心瓣 膜、螺丝钉、线或网。移植的心脏、肾脏和肝脏之类则定义为移植器官,而非植入物。植入物可能影响到发生SSI的危险性,有植入物的病人SSI监测周期延长(见第三节)。该信息用于计算有植入操作的手术的SSI发生率。含抗生素的粘固粉(仅适合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指在本手术重将抗生素与粘固粉一起注入。预防性抗菌治疗定义为手术期间为了预防感染而给病人使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还包括手术期间为了治疗手术部位原有的感染而给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对身体状况的分类术前ASA评分是麻醉科医生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的分类标准对病人术前的身体状况进行的评分。分类如下:一类:正常、健康。二类:轻微的系统性疾病,由需手术治疗的病因或其他病理生理性过程引起。三类: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非残疾。四类:已经危及性命的残疾性系统性疾病,手术不一定能改善。五类:垂死,生还机会小。未知:病人不能进行ASA评分,例如:急症手术。术前ASA评分用来对病人进行危险指数分组(见第六节),从而计算各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如果病人在第一次手术后72小时内由于早期并发症(例如:出血)而再次手术,则应重新进行ASA评分。伤口等级根据手术时手术伤口污染的可能性和程度将手术伤口分成不同等级。本监测 中使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制定的伤口分级标准。手术时伤口污染等级应当由外科医生评价。附录1给出了各手术的伤口最低等级。伤口最低等级仅作参考,而且根据手术前情况(例如:急症手术,外伤等)或手术中情况(例如:无菌操作出现重大失误,或原来就存在感染或急性炎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确认伤口污染的最终分级必须咨询外科医生,或者检查根据下列定义检查病史:清洁伤口手术伤口无感染,无炎症,不涉及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尿道或咽,手术过程无污染。另外,清洁的伤口必须完全缝合;如果进行引流,则进行密闭引流。非穿透性(例如:股骨颈骨折)的手术伤口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应包括在本类当中。清洁-污染伤口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或尿道的手术伤口无特殊污染,无感染证据,手术过程无污染。注:上述体内通道之外部位的手术(例如:整形手术)不属于本类。污染伤口开放性的新的外伤;或手术过程有明显的污染;或是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或者有急性炎症,但未化脓。污秽或已感染的伤口有急性炎症并化脓,或内脏穿孔;有坏死组织的旧的外伤伤口,外来物体或排泄物污染,或外伤手术延迟。本类伤口的手术,在手术前手术室内可能存在引起术后感染的微生物。伤口分级的注意事项1.大肠手术:对于未进行肠道术前的急症手术或肠梗阻手术,伤口最低等级为污染。 2.肢体切除术:肢体局部缺血或有干性坏疽的切除术,伤口等级应为清洁。切到或紧靠急性炎症区(无脓液或溃疡),伤口等级应为污染。切到或紧靠坏死性溃疡和/或化脓区,伤口等级应为污秽。3.长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对于开放性骨折,手术在骨折后10小时内进行,伤口等级应为污染。手术在骨折10小时后进行,伤口等级应为污秽。手术时伤口污染的程度是感染的一项重要的预测因素。用来对病人进行危险指数分组(见第六节),从而计算各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当病人在同一台手术中,通过一个切口进行不只一种手术时,不管这些手术是否属于不同类别,记录伤口等级为污染程度最高的等级,即“非常污秽”。如果病人在第一次手术后72小时内由于早期并发症(例如:出血)而再次手术,则应重新对伤口分级。手术时间皮肤从切开到关闭的时间,单位为分钟。尽管要尽量准确,但可以通过进出手术室的时间估算。手术时间是伤口暴露于潜在污染源的时间长短的衡量指标。用来对病人进行危险指数分组(见第六节),从而计算各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当病人在同一台手术中,通过一个切口进行不只一种手术时,不管这些手术是否属于不同类别,记录手术的总时间。例如,当您选择胃部手术和大肠手术进行监测,而病人通过一个切口进行了全胃切除和全结肠切除,皮肤从切开到缝合用了240分钟,则在一张数据收集表上记录全胃切除术时间为240分钟,并在另一张数据收集表上记录全结肠切除术时间为240分钟。当病人在同一台手术中,通过不同切口进行几项手术时,记录通过每个切口进行手术的时间。不过,对于既有胸部切口又有大腿切口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只要在一张数据收集表上记录通过两个切口进行的手术的总时间。 例如,当您选择胃部手术和长骨骨折切开复位术进行监测,而一个外伤患者进行了全胃切除(皮肤从切开到缝合用了95分钟)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皮肤从切开到缝合用了85分钟),则在一张数据收集表上记录全胃切除术时间为95分钟,并在另一张数据收集表上记录股骨骨折切开复位术时间为85分钟。如果病人在第一次手术后72小时内由于早期并发症(例如:出血)而再次手术,则应重新计算手术时间。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定义为在同一次住院过程中通过前一次手术切口进行的新手术。为了进行监测,将再次手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再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72小时内通过同一切口再次进行手术,原因是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查看,例如:发生出血之类的并发症。早期再次手术视为第一次手术的延续。因此需要将两次手术的时间相加作为“手术时间”,并评估伤口等级和ASA评分是否改变。如果改变,则记录更高的ASA评分,和更高的伤口污染等级。晚期再次手术第一次手术72小时后通过同一切口再次进行手术,原因是需要通过另外的手术治疗第一次手术的并发症;或者疾病本来就需要两次手术治疗。晚期再次手术不再视为第一次手术的延续。因此在再次手术前一天应当停止对第一次手术的监测,此后也无需对第一次手术进行跟踪监测。不过,如果再次手术的类型符合您选择进行监测的手术,并列于附录1当中,则应为新的手术填写一张新的数据收集表。外科医生代码1和2(可选)可以选择是否填写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的信息,本信息仅供进行该项手术的医院使用。选择提供本信息的医院应制定自己独有的三位数代码,这样能够找到 手术是哪位医生所做,同时又对外保密。记录“主刀医生”代码为外科医生代码1,“第一助手”代码为外科医生代码2。本信息用于计算各外科医生所做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医生级别指主刀医生的级别。本信息用于计算各个级别的外科医生生所做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监测中止的原因如果病人出现下列情况可以中止监测:1)出院,回家或到其他医院/保健机构,即病人住院治疗结束离开医院,而不是暂时离开。2)在跟踪监测期间死亡。3)晚期再次手术,即第一次手术72小时后通过同一切口再次进行手术。对第一次手术的监测可以中止。4)无手术植入物,术后住院治疗30天整。此后发生的的感染不符合SSI的定义。本条不适合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因为这些手术都有植入物。5)跟踪监测完毕,即病人有手术植入物并再监测周期过后30天仍然住院。数据必须提交,以确保记录包括再相关的监测周期结果当中。监测中止日期本信息用于计算术后住院时间。如果病人在出院后24小时内因各种原因再次住院,则视为上次住院的延续。如果病人出院后监测中止,但病人因SSI再次住院,或出院后随访发现有SSI发生,则保留原来的“监测中止日期”。 手术部位感染如果病人发生了符合定义(见第三节)的手术部位感染,则必须完整填写数据收集表中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据”部分。如果病人没有发生SSI,则无需填写,数据收集表可以提交/返回数据统筹中心。如果数据收集表返回数据统筹中心后发现有SSI发生,则仍然需要报告。请与数据统筹中心联系,咨询如何提交这部分数据。手术部位感染数据可以从病人的临床病史记录和微生物监测报告当中获得本部分数据。手术部位感染的检测手术部位感染的检测可以下列时间进行:病人手术结束后住院期间、再次入院、或是出院后随访。各医院监测报告的主要图表中仅包括术后住院期间发现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日期即第一次发现手术部位感染的体征或症状的日期。如果本信息无法获得或这不清楚,应将取微生物标本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确诊的日期,而不是获得阳性报告的日期,作为手术部位感染日期。本信息用于计算从手术到检测到手术部位感染的天数,并用来区分同一个病人同一台手术中不同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如果手术部位感染是在出院后检查出来的,而发生感染的日期不明,则应记录发现病人感染的日期,即病人再次入院的日期或健康护理专家第一次看到该病人的日期。如果手术部位标本在病人出院或死亡前取得,而微生物检查阳性结果在病人出院后报告,必须复核医生和护士的记录以确定该病人是否发生了符合标准的手 术部位感染。如果发生了就必须填写手术收集表当中关于感染的数据。手术部位感染的类型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感染(表层或深层)和器官/间隙感染,详见第三节。对于那些通过同一切口进行多项腹部手术的病人,填写最可能引起感染的手术。如果不明确,则根据下列顺序(以风险等级降序排列)选择感染风险最高的手术:z结肠手术z胆管、肝脏或胰脏手术z胃部手术z胆囊切除术z小肠手术z经腹子宫切除术z血管手术对于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有胸部和供体部位两处伤口,并且发生表层或深层伤口感染的病人,必须注明感染部位(胸部还是供体部位)。如果两处都感染,则需要分别填写数据收集表。器官/间隙手术部位感染根据特定部位分类器官/间隙感染根据特定部位的分类详见第三节。每个特定部位的感染是否符合器官/间隙感染的标准的定义在“特定部位器官/间隙感染的定义”中列出(见14-19页)。手术部位感染的标准填写病人被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时的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微生物检测标准。本信息用于确认该病人的感染符合第三节给出的定义。一项手术当中手术部位并发感染有时,在一项手术当中会发生不止一个手术部位感染(符合上述定义)。如 果从可疑解剖学部位获得的样本中培养出的微生物与已发现的感染无关,则应该认为是另一种感染。如果病人在同一项手术(根据上述定义)当中发生多个手术部位感染,则应当填写另一张数据收集表(相同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和手术数据)来报告第二个或后续感染。计算感染率时,手术计为一次加入分母,SSI按发生数量加入分子(见第六节)。TM每份记录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序列号(见FORMIC表页面下方中央;在通过互联网提交数据时打印出来的“确认页面”上)。如果病人在同一项手术中发生多个感染,则在第二个或后续任一个感染的记录中均使用第一个感染的序列号。这页适用于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在胸部和供体部位均发生表层或深层伤口感染的病人。致病微生物仅填写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微生物(使用附录4当中的代码),而不用填写手术部位的正常菌群。最多填写三种微生物。当致病微生物不只三种时,填写最重要的三种。 第六节数据分析与反馈介绍如果要把监测当作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有力武器,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定期将结果发送给相关的临床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在SSI监测周期结束后,参加监测的医院将会收到关于他们所选择的手术类别的独立报告。这份报告包括他们自己的数据以及其他医院该类手术的累计数据。监测报告将会发给每家医院的监测负责人和另一个指定的人员。结果的进一步发布由医院决定。计算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率是在指定时间内在指定的人群中新发生的感染数量,可以用风险率,比例或比率来表示。这三个词意思相近,“比率”通常可以跟“风险率”或“比例”互用。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当中,“比率”通常特指感染的比例。在与其他监测数据比较时请特别留意。SSI风险率:在各类手术中发生SSI的病人所占的比例,按下列公式计算:一类手术中发生一个或多个SSI的病人数×100施行该类手术的病人总数SSI比例:在各类手术中每100项手术中发生SSI的数量。这考虑到了同一病人在同一项手术中发生多个SSI的情况。这时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最常用的指标,通常叫做“手术特异性感染率”。按下列公式计算:一类手术中的SSI数×100该类手术总量 SSI比率:在各类手术中术后住院(从手术之日到出院之日)平均每1000天发生SSI的数量。这考虑到了危险人群和跟踪监测期,按下列公式计算:一类手术中的SSI数×100术后跟踪监测住院天数NNIS危险指数分类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手术伤口分级(清洁、清洁-污染、污染和污秽)才被认为是预测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还与是否怀疑病人有感染发生以及术前和术中的情况有关。因此“SENIC计划”制定了危险指数这个概念,用来考虑上述因素,后来美国全国院内感染监测(NNIS)系统在疾病控制中心(CDC)定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改。NNIS危险指数是对每项手术根据手术时有无下列危险因素进行评分:1)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对病人健康状况评为3分、4分或5分2)伤口分类为污染或污秽3)手术超过既定时间(T小时),T是手术时间的第75个百分点,根据手术类别而定(见表2)。每个危险因素在危险指数中占1分,因此危险指数从0(无危险因素)到3(三大危险因素均存在)不等。表2NNIS规定的各类手术时间的T值T值T值手术分类手术分类(小时)(小时)腹式子宫切除术2膝关节置换术2胆管、肝脏和胰脏切除术4大肠手术3胆囊切除术2肢体切除术1冠状动脉搭桥5长骨骨折切开复位术2胃部手术3小肠手术3半髋关节成形术1.5*血管手术3全髋关节置换术2*该T值来源于NINSS数据 目前,NNIS危险指数看起来是根据危险程度区分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最佳方法。这对在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和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十分重要。因此,本手册中叙述的监测系统需要获得用于计算NNIS危险指数的相关信息,并评估该指数当中的各个单独的危险因素。各医院监测报告中所含其他分析SSI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布(存在各个危险因素的手术数量和百分比)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该数据有助于分析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对于SSI发生率的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类型表层伤口、深层伤口和器官/间隙感染分别与所有参加医院对比。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微生物医院发现并报告的引起SSI的微生物。各外科医生的数据根据外科医生代码报告各外科医生的手术量以及其中发生SSI的数量。当手术量比较少的时候,SSI发生率的估计不准确,因此这部分数据要谨慎对待。出院后检查出的SSI在报告当中仅将病人在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的SSI用于SSI发生率的计算。目前尚无出院后监测(PDS)的标准方法,因此对上报数据中含有PDS监测数据的医院和不含该数据的医院进行SSI发生率的比较显然不太合适。除非所有医院都使用相同的PDS系统,否则各家医院的SSI发生率无可比性。因此在报告当中单独用一张表显示了在出院后查出的SSI。数据累积 由于各家医院在一个监测周期内的手术量可能有限,因此报告一个监测周期内的SSI发生率可能不准确。因而需要将几个监测周期的数据进行累积,分别计算下列各数据组的SSI发生率:所有周期:1997年监测计划开始后所有监测周期的数据前三个周期:当前监测周期之前的最近三个周期的数据后四个周期:当前监测周期加上前三个周期的数据要谨慎对待报告当中的图表,因为不同危险指数的组别当中过高的SSI发生率可能仅基于很少的手术量,因此不可信。例如图3当中危险指数为2的一组。图3仅基于很少的手术量计算出很高的SSI发生率(举例)当前周期前三周期危险指数手术量SSI数感染比例(%)手术量SSI数感染比例(%)05511.811421.811600.05400.023133.35120.03000.0000.0未知500.05511.8合计7922.522841.8 与其他医院比较SSI累积发生率报告中使用第10、25、50、75以及90个百分点来表示各类手术SSI发生率的分布情况(图4)。这样可以让每个医院知道自己与其它参与的医院相比排在什么位置。例如,如果有一家医院SSI发生率高于第90个百分点或低于第10个百分点,表示其SSI发生率特别高或特别低。本图并未将危险因素考虑在内,因此最好与根据NNIS危险指数分类而得出的结果结合起来考虑。图4各类手术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第七节道德规范和机密性卫生部支持Caldicott六原则。然而,在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会引起关于机密性的担忧。解决方法如下:能溯源至病人的数据监测过程中收集的各个病人的数据当中,除了出生日期和性别以外,不含任何能够溯源至病人的数据。而出生日期和性别也不足以说明到底是谁。参加监测的医院都配有独一无二的标识符(三位数字),每张数据收集表上都印有该号码和一个独有的序列号,这两个号码用于管理,而与病人无关。各家医院的感染率各家医院的监测报告中包括感染率和感染比例,并在医院之间进行比较;该报告在每个监测周期末发送到相应的医院,其中只印有医院代码,而没有医院的名称。从2003年1月开始,这些数据共享给当地的地方流行病学家。从1997年到2002年,全国报告均使用累积数据。在对整形外科手术进行强制监测后,全国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各外科医生的手术感染率外科医生代码是可选项。如果各医院打算收集本数据,则分配外科医生代码。除了该医院之外,其他人都不会知晓。网络从2004年4月1日开始,可以通过NHSnet将手术部位感染数据提交给数据统筹中心。该网络通过安全套接层(SSL)加密。认证程序和确认程序确保所有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都是保密的。无需其他复杂程序加密。用户名和密码会分配给参加监测的各家医院。医院和其他网络使用者不可能 在其他医院数据当中添加信息。该网络禁止对数据的访问。信息自由《信息自由法2000》规定了下列权利:z被告知是否存在该信息的权利z获取该信息的权利可从HPA网站(http://www.hpa.org.uk)获取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全国报告。参加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则视为数据无所有权限制。不过卫生部不会公开各医院或联合体的具体名称。如有疑问,请咨询相关组织。HELICS欧洲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网(HELICS)也享有手术部位感染数据。仅有一部分数据被使用,而且不会溯源至某个具体的病人、医生或医院。医院也可以选择不让HELICS共享其数据。信息来源:1.《建立信息中心》,《保护和使用病人隐私信息》,《NHS的一项战略》,卫生部信息政策组,2001年12月2.《信息自由法2000》3.《数据保护法1998》4.《Caldicott报告1997》,卫生部Caldicott原则:1.证明使用隐私信息是用于正当目的2.非必要不使用可溯源至病人的信息3.最低限度使用必要的可溯源至病人的信息 4.访问可溯源至病人的信息必须知道原由5.各人都要了解自己的义务6.理解病遵守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