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

ID:37511007

大小:115.9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_第1页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_第2页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_第3页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_第4页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 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 章建跃一、功利化环境下数学教育的问题当今功利化社会环境下,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注重考试分数、升学率等眼前利益,忽视理性精神、数学能力和全面发展等长期利益。由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导致数学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利;缺乏问题意识,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不重视基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的教学,缺少必须的归纳、抽象、概括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不利;重结果轻过程,缺少一以贯之的逻辑思考和数学推理活动,损害数学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利;解

2、题教学注重“题型+技巧”,学生机械重复、模仿记忆,缺少独立思考,数学思维发展迟缓,并导致学生数学课业负担过重;等等。这些都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相违背,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不利,对创造性人才培养更不利。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考试“人才”,而不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人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还是要从数学教育内部寻找答案。也就是说,只有全面、清楚地认识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从数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充分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才能使数学在培养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中发挥独特作用。二、数学的内在力量在哪里数学的力量在哪里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数学先哲们那

3、里获得启发。公元前68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Thales)提出不能用神秘宗教来解释自然,要创造一个演绎的方法,利用逻辑的思想来统一自然界与几何的现象。这一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的实体有两个:一个是数字,万物皆数,数的存在是有限方面的实体;一个是无限的空间,空间的存在是无限方面的实体。数字跟空间结合在一起就产生出宇宙万象。19世纪伟大的法国数学家傅里叶说,数学可以用来决定最一般的规律,同时也可以量度时间、空间、温度,所以数学跟大自然一样广泛、丰富,和大自然走的是相同的轨道,也共同见证着宇宙的包容、简洁、稳定。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先生说,数学的美,使我们与大自

4、然更接近,大自然的美开阔了我们的胸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很幸运的是,自然界的真理往往是极为美妙的。所以从数学的美选择出来的方程、选择出来的图形,往往能够解释大自然里的真理。先哲们的教导让我们认识到,数学与大自然同构,是探索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工具,不仅能“证明”大自然的规律,而且通过严密的推理还能发现和“预言”大自然的规律。“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因而数学又是一门“关于内心科学”,因此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不可或缺的学科;同时,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此学习数学又是学习者提高智力水平、培育理性精神的康庄大道。总之,从“数学育人”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思维能

5、力(特别是逻辑思维)等,使学生掌握认识和解决大自然中各种问题的工具,而且能在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数学内在力量之所在。三、数学家的“理性精神”科学崇尚真理,科学家最讲实事求是,不被表象迷惑,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誓不罢休,这就是“理性精神”。但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数学家的理性精神表现得很独特,他们追究的不仅是大自然的奥秘,而且也是人的内心奥秘,是那种最本源性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可以看人类数学史、科学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微积分本质上是研究运动与变化现象的。例如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加速度(变化率的变化率)……它

6、改变了科学的面貌。但自然科学家与数学家由此引发的思想和行动有很大的不同。物理学家想的是:我还能用“变化率”解释哪些自然现象,得到哪些自然定律?他们由此挖掘到了一座座金矿:热学、声学、光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电学、磁学……乃至现代基本粒子理论。他们的态度是:如果微积分确实有用,我们何必一定要知道它为什么有用呢?数学家想的问题却全然不同:“变化率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涉及0/0,“这样做,逻辑上可靠吗?”从一般意义上,速度是“物体从此点出发,走了Sm,用了ts,那么速度是m/s”,但这样太粗糙了。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想到的都是“时间间隔要尽可能地小,能取无穷小最好”,但不幸的是,

7、存在着与“无穷小”相联系的难解的逻辑悖论——由此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如果把自己局限于通常词义上的数,那么“无穷小”根本不存在——常人无法理解“无穷小”。于是,消除这种“逻辑悖论”就成了数学家的重要工作。数学家这样“吹毛求疵”是不是“杞人忧天”呢?不是!应该有人来思考这些问题!试想,桥梁设计师用标准的数学方法设计了一座桥梁,当你驾车行驶在桥上时,如果你被告知“设计师使用的数学方法是否成立还没有得到证明”,你有什么感觉?如果是乘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