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

ID:37589741

大小:148.92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25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_第1页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_第2页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_第3页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_第4页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义务教育地区差异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地区差异的调查分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第二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均衡化的含义第三节国内外关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第四节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希望取得的进展第五节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二章当前北京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异的现状与分析第一节对义务教育经费差异的描述和简要分析第二节对其他办学条件的描述和分析第三节对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经费差异的进一步分析第三章对影响北京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的政策性原因的分析第一节区域经济差异与财政政策影响的比较第二节政策性资源配置第三节政策

2、性后果----马太效应第四章推进北京市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化的政策选择第一节依法治教是解决差异的根本性措施第二节寻求现有教育投资体制外的财政投资第三节在教育体制内部应优化资源配置第四节现代信息技术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新的机会*课题组组长为魏新,课题组成员包括刘大立、丁延庆、文东茅、丁小浩等。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一、义务教育本身要求办学条件均衡化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杨捷,1999)。当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公民有义务必须接受的

3、教育;同时也是人人应当享受的权利,它是全民的平等的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义务教育的第一项社会价值选择,同时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首要特征(成有信,1997)。分析这些对义务教育的界定,可以看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原则是平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平等的办学条件抑或办学条件均衡化实为义务教育本身应有之义,而且达到办学条件均衡化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者说是政府。法律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均衡的本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政府对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和投资的责任: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

4、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义务教育达到普及标准的基础上,巩固普及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并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并办好一批高水平学校。从提供责任来看,这些法律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和其它办学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提供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提供平等、均衡的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领域,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以实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化”为

5、目标,尽可能地减少至少是不再人为地扩大公立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这是义务教育自身的本质要求。2二、办学条件均衡化是教育公平对就近入学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法律对义务教育的明确要求。在北京市义务教育完成“学者有其校”的普及任务后,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达成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化基础上的就近入学则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即使能就近入学,但是如果办学条件不达标则会损害受教育者的权益,办学条件过高则有造成过量教育和教育资源浪费的可

6、能。好校和差校以及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学生由于办学条件的悬殊差距,会在社会、政治、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境地。办好一些示范性学校、办好少数“窗口”学校固然好,但是就义务教育而言办好每一所学校则是基本前提。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方面,公平的待遇与均衡的条件非常重要,“公平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应该得到坚持。这也是由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目前,在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就近入学政策的前提条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必须是均衡的。现在学校办学条件有高下之差,质量有优劣之分,孩子进入不同

7、的学校就意味着未来不同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强迫其就近入学是有失公平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原有教育投资的基础上,追加对弱势学校的投入,为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创造均衡的、更好的条件。三、义务教育阶段的供求矛盾与不均衡的办学条件有正相关性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制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却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所致,而不均衡的办学条件则是产生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从七十年代末开始

8、,我国各地区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都曾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建设和发展了一部分学校,使这些学校成为“重点校”,客观上造成这些“重点校”在校舍、教育教学设施、师资、管理等方面领先于其它普通学校,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加3之择优选拔、层层淘汰的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