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

ID:37697498

大小:248.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_第1页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_第2页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_第3页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_第4页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杭地名文化初探_宋秀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字与历史文化余杭地名文化初探宋秀秀余杭,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余杭三县仍为其属县。文化之邦”。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民国元年(1912),钱塘、仁和合为杭县。1958年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4月,杭县建制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作。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建制亦于1958年10月撤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之地。县境并入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撤销

2、,恢复县建今余杭县地,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设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县余杭、钱唐两县,为全国建县最早的一批县份。新莽建制设余杭市,余杭开始进入城市行列。2001年4时,改余杭、钱唐县名为进睦、泉亭。东汉建武元年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25年)复原名。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按照《越绝书》的解释,在古越语中“余”的意属吴郡,钱唐县为吴郡都尉治。南朝陈祯明元年思为“盐”,说明余杭古时曾是产盐之地。在新石器(587年)于钱唐县置钱唐郡。隋开皇九年(589时代乃至夏商周、春秋战国

3、时期,受卷转虫海侵影年),废钱唐郡置州,州治设余杭,名杭州,次年移治响,浙江沿海平原或是一片浅海,或是潮汐直薄的钱唐;大业三年(607年),改杭州为余杭郡,两县仍湖沼平原。另一种说法为“余”在古越语中是发语为所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钱词。这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余杭历史之悠久。无论唐县改名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是余杭区的村名、镇名,还是余杭本身的命名都包塘、盐官、富春三县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含了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一系列当地特色。治。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钱江县改名仁和县。一、以建筑命名建炎

4、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钱塘、仁和、1.以桥为名异》,他在山东淄川满井庄时临泉而居,并在泉边柳已成为圣物。观音菩萨一手持杨柳枝,一手托宅前植柳多株,因之自号“柳泉居士”,北京的百甘露净瓶,所谓“柳枝净水,遍洒三千”,一扫人年老店“柳泉居”酒楼也因此而命名。间烦恼垢浊,普度众生。僧人极信仰杨柳,他们在当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皑,在浙江上虞诵经礼之前,必先用杨柳枝疏牙刮舌,务令清洁,春晖中学任教时,曾在居室墙边栽种柳树一株,因之,柳自然成为僧侣对宗教虔诚的象征。当小柳树生机盎然、展现风姿时,他欢愉地为其总之,自古至今,柳与我们文化

5、和生活关系居室题名“小杨柳屋”。密切。阳春三月是植柳种树的好时节,愿人们多1943年春,贺龙同志与警卫员一道在司令部植树,为改善环境,共建绿色中国而尽我们的绵所在的大院里种垂柳六株,并在柳树中间空地上薄之力。同时也祝愿我们的生活,像柳树那样充安放石桌石凳,用以读报喝茶,贺总幽默风趣地满勃勃生机,让春天永驻。称其为“六柳亭”。(八)柳与佛教在古人心目中的柳树,还可(通讯地址:100083以除邪驱恶。当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佛教的影响,北京语言大学,作者为教授)902009年第3期(总第89期)汉字与历史文化桥的魅力不仅在于横跨水面的雄壮或柔美的

6、因而得名。塔身用青砖砌成,部分青砖边缘印有“佛姿态,更在于相对于自然之景,桥更具有生命意识,塔官成就”五字。它是人类的创造,却又和谐地与自然共存。缩短的3.以寺、庙、堂为名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往往更连接历史和现在。在当地,信佛的人相对比较多;同时,也可能是江南水乡,必定有水,有水自然就有桥。“运河对未知的或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物的一种敬畏,因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民谚就说明了这此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每村都有。它们寄托了村民点。因而很多村名都直接以桥为名。例如:桂芳桥、的美好愿望,所以用与寺庙有关的字词为名也不少螺蛳桥、大来桥、龙光桥

7、、七贤桥、豆腐桥、潘板桥见。余杭的佛教传播历史久远。像佛教名山径山,山等,共多达60多个村名带有桥字。上有唐代古刹径山禅寺,它建于公元742年(天宝余杭区的桥不仅多,而且历史悠久的桥也不元年)。相传法钦和尚来此结茅传教,被赐封为“国少。古时塘栖的桥有“三十六爿半”之说。这些千姿一禅师”;至南宋,宋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百态的石桥,将整个水乡古镇打扮得生机盎然。比寺”;嘉定间又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鼎盛如说广济桥,它规模宏大,长83米,宽4.4米,高13时,殿宇楼阁林立,僧众达三千,被誉为“东南第一米,堪称塘栖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

8、千里京杭大禅寺”。寺内宝藏贝经颇多,尤以明代万历年间紫柏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古桥,横跨运河南北。广济开刻的《径山藏》著名。余杭的古寺庙还有唐栖寺、桥又名通济桥、碧天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唐代。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