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ID:37770984

大小:25.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0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_第1页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_第2页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_第3页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_第4页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摘要:保护性耕作不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地,实行免耕播种,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既能保护农田土壤免受一些侵蚀,又能改善土壤的部分理化性状,本文从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的作用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关键字: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作业及影响引言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创立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保护性耕作不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地,实行免耕播种,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既能保护农田土壤免受一些侵蚀,又能改善土壤的部分理化性状,因此,保护性耕作技

2、术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较广的农业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主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播种后地表覆盖超过30%才能称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可概括为16个字,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保护性耕作旨在克服传统耕翻的诸多缺点,减少土壤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

3、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充分利用宝贵的水土资源;减少劳力、机械及能源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从而成为一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一、国内外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1.1国外保护性耕作现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其初衷是防止土壤沙漠化。它不仅能够有效遏制沙尘暴,还可以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由于其先进的技术和正确的指导思想,该项技术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前苏联也相继开始对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研究,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

4、了不断探索和改进。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引进了该项技术,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并5吸收农学、水土、农机专家参加试验研究。另外,墨西哥、以色列、印度、埃及和巴基斯坦都在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保护性耕作在农业机械化实现较早的西方国家率先应用和推广的目的是保护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业收入等。保护性耕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基本的农业耕作措施和制度。1995年统计,全美1.13×108hm2粮田面积中保护性耕作和少耕已占60%以上,90%的土地已取消铧式

5、犁耕作。澳大利亚也于70年代试验成功并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英国的玉米栽培已有一半面积采用几年不翻的免耕法。加拿大为了保证免耕法的实施,制定了废除铧式犁的法律,日本、伊朗、菲律宾等国家也以立法的形式推广免耕法。【1】1.2国内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进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近几年在山西、河北等一年一熟地区的研究也开始有所成果。其间中国农业大学在山西进行了10年的试验研究,并在山西省有了大规模的应用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先进成熟的技术。在山西省开展的“旱地农业持续机械化生产体系研究”

6、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可降低地表径流60%,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该技术同时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蓄水量,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作物产量。陕西也早在10年前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秸秆全程覆盖技术。1999年由农业部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国际保护性耕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保护性耕作法的优越性及实施该办法的迫切性,并推荐引进澳大利亚保护机具。二、保护性耕作对我国农业的影响2.1保护性耕作对改造我国北方旱地传统耕作的作用推行保护性耕作是改造我国北

7、方旱地传统耕作制度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发展旱地农业的希望所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每年因土地退化、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研究表明,沙尘暴和浮尘天气的尘源,主要来自于不合理开垦的土地和过度翻耕的裸露农田。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残茬覆盖,不仅降低了地表风速,而且作物根茬可以固土,同5时有效蓄水增加了土壤水分。据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在神木县的测试,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保护性耕作田块可减少扬尘扬沙80%以上。2.2保护性耕作提高经济、生态和

8、社会效益的机理【3】保护性耕作改变了对土壤的过度加工,即把传统的精耕细作变为少耕或免耕,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同时采用秸秆、残茬或其他植被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减少蒸发,达到保土、保水、增肥、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从而实现节本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功效。保护性耕作主要科学机理有以下几方面:①改变铧式梨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外不进行任何操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基本上不破坏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