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

ID:37806235

大小:1.41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31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_第1页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_第2页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_第3页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_第4页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06.28 强化练习-申论2 邓雪 (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强化练习-申论2主讲教师:邓雪授课时间:2018.06.28粉笔公考·官方微信强化练习-申论2(笔记)【课前答疑】1.上节课第三题中,枫泾镇部分没有体现宣传,只是客观阐述其有特色和美丽的景色,宣传是“脑补”的内容,也许不需要宣传,游客到了小镇中就会感到很美。2.上节课第三题答三个地区的原因:一是将三个地区写入答案之后会显得答题逻辑更清晰;二是题干提到了“某些地区”“一些地区”,为了更符合题干要求,写入了答案。但是不答也不影响得分。3.“源于”表达原因,上节课第二题的题干要求作答问题的具体表现,即具体的、表面的问题,而原因是深层次的问题,本题的

2、要素是限定的,判断出属于原因之后就可以不写入答案。4.上节课第四题的第二封信如何看出公开透明:和物流更新类似,每出现一个物流单之后便会更新状态,可以帮助消费者跟踪货物。当形容一件事情公开时,可以用“公开透明”。5.上节课第一题没有必要写小标题,题干没有要求分类,写小标题会浪费字数。6.本节课第一题难度并不大,第二题的难度稍大,比较绕口,需要解释两个词,一方面要分别阐述二者的意思,另一方面要兼顾二者的关系,并且材料中的要点不明确,用描述性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行讲述。本题的落脚点在于紧扣“人”“技”。7.如果有时间,建议打草稿;但是若没有时间,则不

3、如直接摘抄,避免答不完题目。8.题目的正确率因人而异,有的小伙伴擅长申论科目,灵活性、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练习几道题目就可以提高正确率,而有的同学语言理解类科目的基础不好,需要多练习。9.如果材料中没有明确提示,一般不写总括句。10.现在距离2019年国考还有4-5个月时间,足以发生质的变化。11.国考申论满分100分,每道题目得70%以上的分数,则可以得70分以上。平均值是如此,但是单一题要尽量多得分,综合题和公文题可能会丢分,需要靠单一题来弥补综合题丢掉的分数。作文28分以上是很好的分数,说明作文的基本理论部分掌握较好,需

4、要优化语言。12.上节课第二题中,“与此同时”表并列,但是全民进入直播时代并不是负面信息,而是背景描述。题干需要找的是负面信息。13.上节课第一题的主题是制造业,如果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则会导致超过字数。14.建议多听几遍方法精讲课,最少听两遍。15.本节课最后一道题目的范围不确定,需要通过主题筛选作答范围,了解其他材料讲述的内容。16.材料中的案例:在单一题中,一般情况下没有太大作用,只需要找到案例前后总结性的语言;但在综合题中则不同,案例本身属于一种要素,可能需要作答。17.上节课的第三题中不需要答邀请专家的要点,“设计”本身已经包含了聘请

5、专业人士,1可以作为补充,但是本题强调的重点是做法。18.针对词句解释题不会做,要分清楚属于不懂得思路还是不会找要点。19.本节课第一题对两个案例都进行了概括,综合题中,如果大段信息围绕一个案例阐述,建议摘抄。20.公文写作题中的身份并不重要,申论考试中的公文题对格式的要求不是非常严谨,体现出主体内容即可。21.可以理解为观点之后的例子不抄,例子用来佐证观点,只需要摘抄其前后的总结性信息。22.原因和危害如果分不清楚可以不分,因为都是负面的要素,做综合题时,可以通过感情色彩筛选要素,罗列即可。23.现在已经进入做题环节,可能学会了方法,但是不

6、会使用,很多同学会认为一些方法不好用。其实,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方法。24.本节课讲解综合题,要素多,所以难度较大。25.本节课讲解3道词句解释题和一道观点现象分析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会把观点现象分析题讲得非常透彻。本节课的观点现象分析题较为简单,后期也会开设专项课,即使觉得本节课的观点现象分析题听得不顺利,也不用担心,后期会有专项课进行查缺补漏,本节课先讲解思路。【说在课前】本节课讲解申论的第二种题型,即综合题。方法精讲课重点讲解了综合题中的词句解释题,因为后期会有观点现象分析题专项课,本节课在专项课之前,可以先对其进行预热。【理论知识回

7、顾】1.方法精讲和强化练习课程重点强调词句解释题,是因为在考试中的出现频率高。当题目中出现“谈„„的含义”“对„„进行解释”“谈对„„的理解”时,则是词句解释题。如果依然有疑惑,可以复习方法精讲课程的综合题部分。2.作答三步走:(1)解释词或句子,解释表面含义。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解释,需要依据材料进行解释。途径:2①有时原文中可以找到题干中给出的话,可以到材料中找到这句话,看其前后左右有无信息点,即就近原则。②有时权威观点、领导人讲话、总结性的语言可能作为解释。(2)罗列相关要素。①和主题有关的要素都可以写。②对例子的取舍:a单一题

8、中例子用来佐证观点,只需要找到其前后总结性的语言,例子本身不写。b综合题中例子也可能用来佐证一个观点或一句话。如果大段材料讲述一个例子,说明例子很重要(申论考试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