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

ID:37809118

大小:335.4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31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_第1页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_第2页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_第3页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_第4页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6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Vo.l29No.62006年11月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Nov.2006①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12文旭,叶狂(1.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2.万里学院外语系,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本文运用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理论,对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进行了分析。笔者首先运用ICM这一概念,分析了转喻的基础)))邻近性关系,认为邻近性不是语言结构内部的相邻关系,而是指概念的邻近性。邻近性可以发生在语言(形式)世界、现实世界和概念世界内部,也可以发生在三者之间。

2、语言在本质上是转喻的。转喻可以具体发生在两种构型中:一是整体ICM与其部分之间,二是一个ICM中部分与部分之间。文章还从两个方面对转喻使用的认知理据进行了探讨:人类经验以及感知显著性。关键词:转喻;理想化认知模型;认知理据;人类经验;感知显著性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2X(2006)06-0001-07ATypologyofMetonymyandItsCognitiveMotivation12WENXu,YEKuang(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

3、China2.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WanliCollege,Ningbo,ZhejiangProv.,315211,China)Abstract:IntermsofLakoffpstheoryofidealizedcognitivemodel(ICM),thispaperpresentsatypologyofmetonymyanditscognitivemotivationinuse.Firstly,theauthorsarguethatconceptualcontiguity,ratherthanlinguisticcontiguity,

4、isthecognitivebasisofmetonymy.Contiguousrelationshipscanariseinandbetweentherealmsoflanguage(form),realityandconcept.Languageis,inasense,metonymicinnature.Onthebasisofcontiguousrelationships,metonymycantakeplaceintwogeneralconfigurations:thewholeICManditsparts,partsandpartsinthesameICM.Atthe

5、sametime,twogeneraltypesofcognitivemotivationinusingmetonymyareconsidered:humanexperienceandperceptivesalience.Keywords:metonymy;ICM;cognitivemotivation;humanexperience;perceptivesalience0.引言的转喻只有指称功能的观点。Lakoff(1987)也只是转喻研究与隐喻研究相比,无论是从文献数量肯定了转喻的认知模式,而未对转喻的类型做出全上还是从理论建构上,都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地面的分析。直到转喻的

6、研究被欧洲学者作为重点以位。早期的学者在研究隐喻和转喻时,往往倾向于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林书武,2002)认知语以隐喻理论来涵盖转喻,如亚里斯多德在定义隐喻言学家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转喻在一定程度时说,隐喻是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上比隐喻更为基本。(Panther&Radden,1999;Koch,种,或借用类比。其中只有类比一项被现代语言学1999)本文也缘起于这样的认识,将对转喻的类型看成是隐喻,其他三项其实都是指转喻。(Mahon,及转喻使用的认知理据做一些探讨。1999)后来的学者研究转喻也大体是罗列出更多的1.转喻的邻近性表达式,如Ungerer&S

7、chmid归纳了传统的九种转转喻是基于邻近性(contiguity)的,传统的修喻式(1996:116)。在认知语言学初期,转喻的这种辞学与认知语言学都承认这一点。但对于什么是邻从属地位依然未改变。如Lakoff&Johnson(1980)近性,二者的分歧却很大。传统修辞观认为邻近关列出一章来讨论转喻,并且沿袭了修辞学家所认为系可以发生在语言之间,如Jakobson认为邻近性存收稿日期:2006-04-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BYY017)作者简介:1.文旭(19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