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

ID:9001329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_第1页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_第2页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_第3页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_第4页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俗语义概念转喻的认知理据摘要: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即语义在反映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认知是语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认知的方法对国俗语义进行阐释,可拓宽国俗语义研究的视野。国俗语义存在于基于认知模式而形成的概念系统中,在反映概念意义的基础上附加了民族文化色彩。国俗语义的概念形成和意义编码是有理据,可论证的。认知语义学中转喻是国俗语义编码和推导的重要思维方式,认知机制在同一个概念模式的框架内用概念映射把国俗语义的始源意义和目标意义间架起桥梁。转喻生成机制的模式不因语义喻体的差异产生不同。认知语

2、义学中国俗语义的转喻生成对于文化的依赖是绝对的,即文化是国俗语义转喻的认知基础。关键词:国俗语义、概念转喻、认知机制、邻近性AnalysisonCognitiveMotivationofConceptualMetonymyof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Abstract: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isamanifestationofnationalculturalsemanticfeatureinthelanguage,i.e.itisalin

3、guisticunitonthebasisofconceptualmeaningattachedwithadditionalculturalconnotation,suchashistory,habitsandcustoms.Cognitionisthekeymechanismofsemanticformation.Withthemethodologyofcognition,thestudyontheinterpretationof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canbebroaden

4、ed.Thewhole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existsinitsnationalconceptualsystemformedbycognitivemodelandisreflectedwithnationalculturalfeatures.Therefore,theformationofconceptsandencodingofmeaningof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canbemotivatedandanalyzed.Incogn

5、itivesemantics,metonymyistheimportantwayofthinkingtowardstheencodinganddeducingofculture-loadedconnotation.Thegenerativemechanismmodeofmetonymydoesnotdifferbecauseofmetaphorobjects.Culturalconceptisthecognitivebasisofmetonymyof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Ke

6、ywords:NationalCulture-loadedConnotation,conceptualmetonymy,cognitivemechanism,contiguity一、引言“国俗语言学”(дингвостраиоведенце)是前苏联学者依据对外俄语教学的经验和需要提出的概念,旨在研究民族文化在民族语言中的反映。上世纪80年代王德春教授首次把这一概念引入我国《论词典的类型》载《辞书研究》1980年1期;《词汇学研究》第271-272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苏联语言学十年情况的两点补充》载《语言学

7、动态》1987年5期;。,并依据国外语言学由句法向语义重点转移的语言学发展趋势,倡导从国俗语义的角度研究“语言国俗学”,提出在国内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分科——“国俗语义学”7。他认为,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即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1],也就是Sapir认为的“语言背后的东西”。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国俗语义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通过对西方文化人类学、文化语言学派研究成果的译介,开展国俗语义学的理论研究,如EdwardSapir

8、,Ellward,Humboldt,Katz,Fillmore,Leech,Lyons,Kempsom,Palmer等,属于译介阶段;二,具体化对比汉语国俗语义与其他语言如英语、俄语的民族色彩差异,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三,汉语国俗语英译的策略、技巧与态度研究,如归化、异化、补偿、等值转换等,属于翻译实践领域研究;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