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吆喝》导学案

18.《吆喝》导学案

ID:37821286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31

18.《吆喝》导学案_第1页
18.《吆喝》导学案_第2页
18.《吆喝》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18.《吆喝》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课《吆喝》导学案主备人:吴春杰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2.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学习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和写法手法。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重申目标1、课前小组观察体会当地的街头巷尾的吆喝的特点,课上交流。小结:吆喝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胡同小巷,经常可以听到游商小贩的各种吆喝声。细细品味那起伏有致的吆喝声,昔日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能渐渐鲜活起来……2、齐读目标、

2、重难点二、预习内容,课上交流预习成果:1、熟读课文,标记重点词语,把感受最深或者有疑惑的词句画出来。2、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囿()铁铉()招徕()馄饨()小钹()卤煮()荸荠()()蘸()秫秸杆()()3、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课文有介绍什么引出对吆喝的介绍的?2.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顺序组织起来的?

3、3.课文主要写了那些吆喝声?四、合作探究31、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时,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2、全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品味探究,拓展延伸:1.选择例句,品味语言特色。2.四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六、总结归纳1.本文的主题及写作特点2.学习本科的收获与不足《吆喝》课时作业姓名:班级:小组:3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招徕()②囿于()③隔阂()④钹()⑤铁铉()⑥饽饽()⑦秫秸()⑧荸荠()2.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寸步难行B.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C.入木三分

4、孤方自赏油嘴滑舌D.耳闻目睹见多识广拾金不昧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______。4.作者安排材料介绍吆喝,条理清晰,从第二部分看,是按“________”和“_________”的顺序写的。从早到晚一年四季5.吆喝是一种口头广告。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方法有:A.告诉你制作的全过程。B.简单的制作方法。C.既简洁又生动形容货物的特点。D.借甲物

5、形容乙物。E.靠戏剧性来吸引人。请将这几种吆喝方法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1)“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E)(2)“葫芦儿——冰塔儿。”(C)(3)“卤煮喂,炸豆腐哟。”(B)(4)“萝卜赛过梨。”(D)(5)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A)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