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

ID:37863213

大小:308.3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1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_第1页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_第2页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_第3页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_第4页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蛹虫草种植技术》(最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人工培育北虫草发展迅速。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加大,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因为,蚕蛹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并且以蚕蛹为原料培育出的蛹虫草的有效成份更接近野生虫草。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本文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栽培季节本市在自然气温下一年可栽培二季,春季3—6月,秋季9—11月。菇房冬季通过蒸汽管道连接散热片

2、加温,夏季用空调降温后可实现周年栽培。2、栽培设施蛹虫草栽培过程对温度控制较为严格,为有效控温、规模化周年生产,一般采用室内床架立体栽培。菇房要求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房顶、床架内部、侧面配置相应日光灯。床架材料用铁质、木质均可,要求结实坚固,易于搬运、清洗消毒。3、栽培菌种3.1选择优良菌种,菌种质量直接影响北虫草的产量和品质,是蛹虫草栽培成功重要因素之一,母种容易发生变异和退化。初次种植时可向专业科研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规模生产时一般通过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等手段对菌种提纯复壮,经出草试验后用于生产。优良蛹虫草菌种特征为:菌丝白色,粗壮浓密,呈匍匐状紧

3、贴培养基生长,边缘整齐,无明显绒毛状白色气生菌丝,后期分泌黄色色素,菌丝见光后变为橘黄色。3.2液体菌种制作。①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奶粉5g,蚕蛹粉1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柠檬酸三氨1g,水1000ml,PH7.5—8.0。②培养基制作:将马铃薯切片后煮沸,小火煮20—30min后过滤。在马铃薯营养液中加入上述辅助原料充分溶解后分装入三角瓶中(1000ml三角瓶装700ml溶液)。常规灭菌,冷却后,在接种箱中接入试管母种。用养鱼用的增氧机作为通气装置进行通气培养。接种后开始2d不通气,静置培养,每天摇动三角瓶2—3次,第

4、3d后开始通气培养,通气逐步增大。培养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经过7—8d,停止培养,经检查无污染后用于生产。4、室内栽培技术4.1栽培瓶制作培养液配方:葡萄糖8g,磷酸二氢钾0.8g,天门冬氨酸0.8g,硫酸镁1g,柠檬酸三氨0.8g,蛋白胨16g,维生素B少量,水1000ml,PH值自然,挑选粒大,无霉变和虫蛀的优质干蚕蛹45g,营养液36ml,装入广口罐头瓶中(干蚕蛹:营养液=1:0.8),用双层高压聚炳烯薄膜封口,橡皮筋扎紧。灭菌:采用常压灭菌锅进行常压灭菌100℃,维持4小时—5小时。接种:待温度降至25℃时搬入接种箱内,按无菌操作要求

5、,用消过毒的微型喷雾器将液体菌种均匀喷洒在蚕蛹身上。每瓶接液体菌3ml—5ml,接种后,立即封严瓶口。4.2菌丝培养接种后将栽培瓶立即搬入事先消毒过的培养室内。按55—60瓶/㎡逐一排放在床架上发菌。菌丝培养阶段管理:①温度:前3d,发菌温度适当低些,控制在18℃—20℃,3d后将温度调整在23℃—24℃,不要超过25℃,超过25℃不易形成子座。②光线:应避光栽培,光线黑暗菌丝发育较快,完全黑暗也能正常生长。强光会使生长缓慢,过早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影响产量和质量。③湿度:由于采用液体菌种接种,发菌时间短,瓶内湿度已满足菌丝生长,如空间湿度

6、过低,在地面适当喷水即可,整个发菌期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④通风:这一阶段无需通风,但当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可利用通风降温、排湿。经过12d左右,菌丝满瓶,继续培养3d,当菌丝长得浓茂密集,表面菌丝出现鼓包突起,营养生长完成,进行转色催蕾管理。4.3转色催蕾管理转色催蕾阶段在蛹虫草栽培过程中相当重要,转色期过长,将产生大量气生菌丝,形成菌皮,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这一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0℃,夜里控制在15℃,(12小时20℃,12小时15℃),每天保持5℃温差刺激。转色阶段温度不得低于14℃,否则不能形成子

7、实体。②光照:每天光照12小时左右,光照度以200Lux左右为宜,白天充分利用自然散射光,晚上用日光灯补光。③湿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④通风:适当通风换气2d1次,每次30min。经过上述管理,3d后菌丝开始转色,6d—7d后,菌丝全部转为橘黄色。将瓶内培养物挖出,用镊子将菌丝连接的蛹块轻轻分开。放入灭过菌的罐头瓶内,用聚乙烯薄膜封口进入催蕾阶段,催蕾时,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等管理同转色期管理,经过5d—6d蛹体表面陆续出现米粒状原基突起并逐渐分化成菌蕾时,进入出草管理阶段。4.4出草管理①温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防止2

8、5℃以上高温和15℃以下低温。温度过高草易老化,草短,产量低。温度过低不利子实体生长。②光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