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

“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

ID:37901671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_第1页
“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_第2页
“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_第3页
“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体西用”论的再认识摘要:如何科学认识“中体西用”论,我以为要回答这一个问题,首先涉及我们以什么标准来看待或评判。“中体西用”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只有首先正确认识近代历史,才能正确评判“中体西用”论。关键词:中体西用历史文化再认识“中体西用”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想现象,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关于如何评价“中体西用”论,在近代史研究中,著述颇多。在具体论述上,又有三种不同见解。一种看法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体系,它主要反映了洋务派的政治思想特点。另一种看法是“中

2、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后期一个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同的政治派别注入了不同的政治内容。还有一种看法是把“中体西用”放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考察,认为移花接木地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用”移到中国封建主义的“体”上来,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在中西文化两极相逢的矛盾中第一阶段的结合形式,是以新卫旧的形式来推动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如何科学认识“中体西用”论,我以为要回答这一个问题,首先涉及我们以什么标准来看待或评判。“中体西用”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只有首先正确认识近代

3、历史,才能正确评判“中体西用”论。“中体西用”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进步的。长期以来,人们一向认为近代中国是落后的。当然,这种观点不能不说是错误的,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何曾做过让国人有脸面的一件事,割地、赔款、租界无一不是落后的体现。事实上,这只是横向比较中的一种认识。横向看来,中国的落后,不只是从鸦片战争时候开始的。至少从明朝以后,中国就已经落后了。只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的落后加深了,并且体现的更为明显了。我们在愤慨,在怒其不争,但这只是历史的一面。近代中国的历史还有值得我们振奋的

4、一面,那就是不断追求、探索改变中国落后贫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始终在。腐朽昏庸的清朝皇帝虽然被大炮吓怕了,但一些士大夫却在大炮声中惊醒起来,反过来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中国又是先进的。“中体西用”论是封建士大夫中一些开明士绅提出来的一种自救运动的主导思想。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可以说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发端。这种思想后来成为推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纲领,李鸿章、曾国藩无一例外都是中体西用论者。张之洞在1878年5月,撰成了《劝学篇》系统地阐

5、发了“中体西用”思想,从而成为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中体西用”论是东西两种文化互相冲突,又会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以说“中体西用”论又是进步的。人们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化,“中体西用”论虽然无法挽救洋务运动的失败命运,但它的历史进步性应是不容抹煞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伦理纲常是根深蒂固的,这套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类型,对西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人所皆知,1867年关于在同文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就引起

6、一场大争论。大学士倭仁等顽固守旧分子“以道学鸣高”,反对科甲正途人员“师事夷人”学天文算学,认为这样一来必将“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鼓吹“忠信为甲胃,礼仪为干橹”等谬论。可见东西文化冲突的尖锐性。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虽然是中西文化融合过程中的较低层次,但在当时也是一种开明之举。事情的发展要有一个过程,不是很简单就能实现的了,虽然用我们今天人的眼光来看,中体西用显得有多荒谬可笑,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当时人们认为传统文化不能

7、动,可以学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然而没有这一阶段,也就无法向前发展。所以说,“中体西用”论还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但就以爱国主义精神这一层面上来讲。“中体西用”论至少要比“全盘西化论”要值得肯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中体西用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状况下产生的,是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华文化扬弃的内涵,中体西用论者,坚持民族文化传统,表现了他们对文化的传承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体现了“中体西用”论的进步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西文化问题屡

8、被提出,无论是“全盘西化”还是“复兴儒学”都是错误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它的时代性。一个时代的文化,除去反映该时代的政治经济外,还对前一时代的文化有所继承,正因为此,每个国家或民族才创造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才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灿烂辉煌。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应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的:“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