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ID:37949611

大小:30.2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03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1页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2页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3页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4页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和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文档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小学生自杀身亡或未遂的报道屡见报端,令人痛心疾首。通过对导致小学生自杀倾向多种因素的分析得出:易冲动、脆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境性的情绪发展特点;家庭不和及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社会上对成功定位不准确、中国的传统等级文化都是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消除小学生自杀倾向的策略为: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等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民主管理;确立适宜的成功标准、打破等级文化的禁锢,把幸福还给他们。关键词:自杀倾向;原因;消除策略引言网友“陈家小

2、阿呆”在微博上发表一张图片,图片显示,一张贴在电线杆上的纸片上,一小孩用绿色的水彩笔写了四行稚嫩的字:“老爸,我上学了!老爸老妈不要cǎojià,再cǎojià我就自杀。”福建漳浦县的两位12岁的小学五年级女孩相约跳池塘自杀,不治身亡。自杀原因是受特殊触发事件(丢了钥匙)和家庭因素影响明显(怕被家人骂)。因为担心没完成作业挨家长、老师批评,江西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的3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安徽省某小学两位六年级学生喝毒药自杀,她们在黑板上写下遗言。一位学生写道:“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上述有关小学生自杀身亡的报道令人痛

3、心疾首。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位死因,我国每年自杀身亡人数为28.7万,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1]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5—14岁儿童的自杀率为0.8/10万,其中男性儿童自杀率为0.9/10万,女性儿童自杀率为0.8/10万。儿童自杀人数大约占当年全国自杀人数的0.9%。按儿童占0.9%计算,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2]虽然比起14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儿童自杀率相对较低。但是,值得高度重视的是,怀有自杀企图与意念的儿童的比例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2001年南京

4、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南京近2000名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40.1%的小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这一调查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然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后发现,对小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所做的研究却不多。为了有效消除小学生自杀倾向,本文将从其自身心理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分析原因,并找寻对策,让小学生的生活更加幸福。正文1.小学生自杀倾向的原因1.1易冲动、脆弱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境性的情绪发展特点是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一。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小学生的情绪具有非常明显的情境性,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孩子更是如此。[3]他们会因为作业得了“优”而高兴得唱歌,也会因为不会做一道题而闷闷

5、不乐,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完成作业怕被老师批评,产生自杀的冲动。特别是易冲动、心理脆弱的孩子,更易自杀。如上述江西九江的几个小学生就是典型的例子。1.2家庭不和及教育方式不当是小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二。1.2.1家庭不和最易导致小学生自杀。家庭不和谐,尤其是夫妻离异,最易导致小学生自杀。在改革开发的大潮中,我国离婚率上升很快。与此同时,据中国全国妇联公布的资料,全国30%的家庭中有动用暴力的现象。大约全国2.7亿个家庭里,大约10万个因家庭暴力而使婚姻破裂。在夫妻打闹以致于离婚中,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孩子了,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心智还不成熟,还不能理解父母之间的情感纠葛。父母的打闹以致于离

6、异会让他们对亲情产生怀疑,对生活感到失望,甚至于想到自杀。上述在电线杆上贴纸条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1.2.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可能造成孩子产生自杀倾向。专业整理word格式文档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全部厚望都寄予他们。因此,大多数的小学生肩上都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心理压力增大。不少家长一方面在生活上溺爱孩子,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们,害怕他们吃一丁点的苦,造成他们的依赖、脆弱的心理,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容不得孩子有半点懈怠,视他们学习上的偶尔的退步为“洪水猛兽”。只要孩子的学习有丁点的退步,便开始行使家长的“

7、专制权”,轻则对孩子唠叨、责骂,重则对孩子棍棒相加。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报各种假期培优班,更不用说小学了:“钢琴班”“奥数班”“英语班”“阅读与写作班”“书法班”“美术班”“速算班”……把孩子们的假期挤得满满当当,甚至假期比上课期间都忙碌,根本就没有玩耍的时间。“物极必反”,这让孩子们慢慢产生“考试焦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少数的家长根本不懂儿童心理,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犯了错误,必须把家长的权威拿出来,狠狠地惩罚孩子,让他们长“记性”,才能避免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