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

ID:37968350

大小:346.6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04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_第1页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_第2页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_第3页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_第4页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的 重要创新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并以此作为货币政策决策的检测指标以来,这一概念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经济学家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推断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盛松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一、央行为何推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传统的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金融机构资产方: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负债方: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根据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应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2、,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历史上,各国中央银行相继把不同货币总量(M1、M2或M3)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控制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工具则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和信贷政策等。传统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公式MV=PY乘数定理:M=mH(基础货币H:准备金加流通中的货币之和)货币“资金流量”公式:△M=PSD-△bonds+△BLP+△F在实践中,央行往往既关注银行体系的负债方也关注资产方。当经济形势平稳时,央行主要控制货币的增长速度;当经济形势比较困难时,央行往往求助于信贷控制。货币供给增长或新增信贷两者之一的“短边

3、”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松紧度。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和贷款的增加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关系日益复杂化。无论是盯住货币供应增长速递还是盯住新增银行贷款,都已无法实现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准确控制。在决定货币政策时,参考社会融资规模,是央行在新形势下为实现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而推出的重要举措。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推出不仅适应了新形势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需要,而且符合反思传统货币理论和政策的国际潮流。当前国际上的普遍共识是,传统的货币总量中间目标已不能满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事实上,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就

4、提出了“广义信用”的概念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及其意义定义: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3、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其他融资从定义可知,社会融资规模是从金融机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发行方进行统计的,是从全社会资金供给的角度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社会融资规模是金融体系的资产,是实体经济的负债。而货币供应量刚好相反。货币供应量是金融机构的负债,是从金融机构负债方统计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提供的流动性和购买力,反映了社会的总需求。因此,二

5、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货币供应量指标尽管可以按流动性高低划分为若干层次,但其主要反映的是全社会的流动性总量,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则难以用货币供应量来衡量流动性的结构情况。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不仅能完整反映经济实体从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总额,也能具体反映经济通过不同金融工具融资的结构,以及不同行业、地区、部门融资结构的变化。【注意】(广义)货币总量与银行体系负债的加总相对应,而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在扣除重复计算后金融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资产的加总。社会融资规模是个流量而货币供应量是个存量。因此在对两者进行比较时,社会融资规模的对立面是货币供应量增

6、量。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与货币政策、经济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与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M2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主要经济指标关系更密切,社会融资规模是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良好指标;我国的货币政策能有效影响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有消息说,央行会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考虑社会融资规模的内生性和不可控制性)三、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具有规范、合理的统计框架1、较为完善的金融统计制度是世界各国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必要前提。不同时期,政策制定者对金融统计数据需求的而重点各不相同,但央行均十分重视完善金融统计框架,编制高质量的金融统计数据。注重满足金融部门发展产生的新的数据需要。2、社

7、会融资规模是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统计的重要创新,符合国际金融统计发展趋势。危机后国际主要国家均在积极改进和完善金融统计框架,拓宽金融覆盖范围和数据获取渠道,探索从资产分析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体系脆弱性方法,研究构建能够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金融统计指标,提出了许多指标。我国创建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具有跨市场和跨机构的特点,符合G20关于弥补统计信息缺失的倡议,受到各国央行专家的肯定。3、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具有科学、合理的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