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

ID:37979279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7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_第1页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_第2页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情感目标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教学难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具准备课型多媒体课件新授课课时安排2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一、交流预习1、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2.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

3、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3.教师感情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诗意。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

4、情景描写。二、品读释疑1、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教师点拨: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

5、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2.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教师在学生回答中作适当点拨、提示: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

6、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盛夏——蝈蝈的乐音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严冬——蛐蛐的歌儿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5、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三、归纳总结学生配乐美读小

7、诗,放飞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丽恬静的诗风。四、拓展延伸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全班交流。五、巩固反馈1、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所学。2、预习《夜》,作者,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附板书设计:蝈蝈与蛐蛐济慈(夏)蝈蝈的乐音主题:(冬)蛐蛐的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自读《夜》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1、复习提问导入。2、师友小组展示预习成果。二、品读释疑1.资料助读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

8、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