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

ID:37985477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_第1页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_第2页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_第3页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_第4页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独具才能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与他的创作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作为在两个世纪之交产生的具有独特才能的农民诗人,他的生平具有某种传奇和悲剧的色彩,其创作思想和人生道路都极其复杂矛盾。他是一位杰出的田园抒情诗人,也是苏联诗歌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诗歌绝大多数为农村题材,或赞美、或哀叹,都离不开农村和大自然。他如此爱恋、如此倾心于乡村美景,是因为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是俄罗斯“绿色乳房”哺育成长的诗人。叶赛宁出生在梁赞省一户农民家庭,童年是在比较富裕而且知书识理的外祖父家度过的。他对家乡的一切人情风物有着深厚的特殊感情;美丽的俄

2、罗斯田园风光很早就在诗人幼小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情画意。高高的蓝天,点点的繁星,皎洁的明月,肥沃的田野,茫茫的绿原,古老的茅舍,简陋的犁耙,成群的牛羊,石头炉灶,小桥流水,菜地畦垄,圣像神龛,白桦、稠李、野樱、丹葡,乃至飞雪流云,晚霞晨曦,以及奶牛、母狗、雄鸡、蟑螂等等,无一不是他取之不尽的诗歌素材。他自认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是“在蛙声的合奏中成长的一位诗人”。(《挨肩坐下……》)他不能不把“金色的俄罗斯吟唱”:我愿把世上遇到的一切都写进我温柔的诗中。——《花朵》我歌唱客人(革命),歌唱你,也歌唱火炉、庭院、公鸡……你喂养的褐色奶牛的乳汁滴

3、进了笔尖,滋润着我的诗。——《我耐心温柔的妈妈……》叶赛宁对家乡的湖光山色、田园风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赞美你,高高的蓝天,繁星点点,闪烁发亮,不知为什么我的手,又伸向渺远的天堂。——《约旦河上的鸽子》叶赛宁不仅酷爱大自然,迷恋牧笛悠扬、人欢马叫、牛羊成群的田园美景,而且对万象万物有着特别锐敏的感觉。他“能把大地的语言领悟”,能看见“树木上绿色的火微微颤动”,能听见“黄叶在低语地发出秋声”;他能和母牛“会意地点头”,能分尝“母狗失去狗崽的痛苦”和“猫头鹰叫出凄切的秋声”。无怪乎高尔基说,“谢尔盖·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

4、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悲哀’,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之心……而创造的一个器官。”《高尔基文集》,1933年版,第22卷,第158~159页,莫斯科。叶赛宁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他看来,祖国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如果有谁喝令我:“抛弃俄罗斯,到天堂去生活!”我会说:“天堂我不要,我决不离开我的祖国。”——《啊,你,我亲爱的俄罗斯》叶赛宁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民的诗人,必须爱憎分明,捍卫真理,热爱人民,献身人民:诗人:他打击敌人,把真理当作母亲,像同胞兄弟一样爱人民,时刻准备为他们去忍受痛苦,他随心所做的一切事情,别人都无法完成,这才是诗人,人民的诗人,祖国

5、土地的诗人。——《诗人》家乡好、祖国美。他对俄罗斯故土中的一切如醉如痴,不仅赞美蓝天、繁星、沃土、香草,甚至对她的腐朽落后、陈规陋习也往往加以包藏、加以容忍:我也爱你的累累恶习:酗酒作乐和拦路劫抢,还有通宵浪荡到天亮像一颗晨星消失在东方。——《啊!故乡》这种思想观点,无疑是诗人的一个误区,当然是不足取的。叶赛宁来自农村,他对农民的生活是十分了解的。他看到并认识到,在祖国美丽的土地上劳动不息的正是那贫苦的农民,而这些人的生活却很艰苦。对农民的同情在他的诗中时有表现,如《脱粒》、《铁匠》、《我低头看田地……》等。不过,在他的诗中,表现农民的疾苦,并不是

6、用直描式的暴露,而是写得含蓄、深远、隐晦。如:低头看田野,举头望上苍,地上有乐土,天上有天堂。我那荒芜的故乡呵,又淹没在粮食的海洋。 一条金色的小溪,从翠绿的山峰往下流淌。一片荒凉的林场上,又出现一群群牛羊。 呵,我相信,——也许只有多打食粮,神灵的双手才爱抚地用奶汁润解庄稼人绝望的愁肠。——《低头看田野,举头望上苍》这首诗给读者以极大回味的余地,让你慢慢咀嚼,余味无穷。诗写的是农村收获季节的景象。乍看起来,家乡好像是一片丰收景象,但细细体味后,你会发现,作者披露家乡兴旺的假象。假象“掩没了”真相。而真相是:“荒芜的故乡”、“悲凉的林场”、“庄稼人

7、绝望的愁肠”。在第一节里,地上的乐土和天上的天堂是与“荒芜的故乡”相对照的;在第二节里,“翠绿的山峰”是与“荒凉的林场”相对照的;在第三节里,神灵手里的“奶汁”是与庄稼人的“愁肠”相对照的。此诗看似一首田园牧歌。俯仰上下,天上人间,都是天堂。这是诗人个人的向往。但现实中却不是这样。作者深深地看到了这一切。上述的几个对照,写得何等巧妙,真可谓匠心独具。据说,1916年,叶赛宁在军队服役时,经女皇副官洛曼的引荐,诗人曾为女皇朗诵了自己的诗。女皇听后,认为他的诗写得很好,但就是太忧郁了。诗人回答说,那是因为俄国农村本身太凋零、太破败了。参见《叶赛宁抒情诗

8、选》后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叶赛宁欢欣鼓舞地迎接了十月革命。他把革命称作“尊贵的客人”,并激越地欢呼革命万岁: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