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导学案1

《书愤》导学案1

ID:37993967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书愤》导学案1_第1页
《书愤》导学案1_第2页
《书愤》导学案1_第3页
资源描述:

《《书愤》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分析意象,把握主旨,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学习作者突出的抒情手法;3、落实并总结诗歌鉴赏方法学习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预习案学法指导: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揣摩、分析作者融入意象的情感。一、课本助读1、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

2、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

3、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

4、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5、)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二、预习问题设置:思考典故的作用?(1)塞上长城: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一次,皇帝欲杀檀道济,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2)出师一表: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三、预习自测1、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   ,   ,   。      2、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楼船

6、夜雪瓜洲渡  渡: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学法指导:带着问题体会分析全词,提出自己的见解,交流讨论。一、探究问题1.诗题解读2、诗人“书”了哪些事?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拓展升华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他们在歌

7、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三、当堂检测:默写全诗训练案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熟记全词;拓展升华,提高鉴赏力。《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注释:“素衣”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白)衣化为缁(黑)”。既指羁旅风尘之苦,又寓意京城污浊,久居易被玷污。1、写作背景:这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