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ID:43442651

大小:29.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02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资源描述: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书愤》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自学检测】一、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 (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 七言律诗  ,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二、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2、: 豪壮的气势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思考与探究】1、诗题解读明确: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2、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

3、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4、涯。”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2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主张

5、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

6、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翻译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

7、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2、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