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

ID:38005912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_第1页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_第2页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_第3页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角和一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角边角”规律及其角角边规律来判定三角形全等。②使学生会利用“角边角”规律及其角角边规律进行简单的证明。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边、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符号与语言同步的认知。同时领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

2、点:培养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综合应用ASA和AAS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动手实践验证,合作发现规律,从中体会和感受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四、学法指导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哐啷”一声响,一块三角形玻璃板被打碎了(借助课件展示)。教师此时提出问题:“张扬”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板打碎为

3、三块,他要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板,该带哪块去呢?”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在这个图中的每一部分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玻璃块的哪些元素?学生观察得出:图中的第一部分保留了三角形的两条边及这两条边的夹角;第2部分保留了三角形的一条边;第三部分保留了三角形的两个角及这两个角夹的边……2、如果要你帮助张扬去商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你该怎么选择呢?3、讨论分析:到底带哪一块玻璃去的理由是什么?(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纷纷投入思考,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主张带(1)去,马上有同学反驳不行,因为(1)中只有三角形的

4、一个角得到的三角形不能与原来的全等。师马上问:“那带(2)去呢?”师生共同分析:“也不行,因为(2)中没有三角形的元素,更不能把玻璃复原了。”最后只能带(3)去了。“带(3)去行不行呢?”把(3)中的两条残边延长后就能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就与原来的三角形一样。“那还别的办法吗?”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1)、(2)、(3)一起拿去拼好,再画一个三角形,拿这个三角形去割玻璃,这块玻璃肯定和原来的一样。”但这种方法很麻烦。通过拿过碎片(3)去就能得到与原来的三角形一样的三角形,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思考,讨论后

5、回答:只要知道两角和一边(两角夹边),就能够判定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本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来,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二)分组探究探索新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带(3)去为什么能得到原三角形?(借助课件展

6、示)1、按要求画出三角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A=60度,∠B=45度,AB=5cm。2、交流后归纳,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同学们很积极的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板、圆规、直尺、剪刀等工具进行画图。3、先画完的同学首先对比,并交流自己的见解。4、(除个别作图不准确的同学,其余的画的三角形都重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这些三角形全等。5、进一步讨论归纳一下,请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出示课题(借助课件展示)这就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简称“角边角”或“ASA”。

7、7、进一步理解一下,2人一组根据图形相互表述一下。三)善创合作,运用新知。1、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它们的第三个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借助课件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后,抽一名学生回答。)第三个角相等,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两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了,它们的第三个角一定相等。2、当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借助课件展示)如图,△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同桌的分别口述理由,教师分别抽同学上黑板指图

8、口述理由。)因为∠A=∠D,∠B=∠E,所以∠C=∠F,又因为BC=EF,根据“角边角”定理,所以△ABC和△DEF全等)。因为∠A=∠D,∠B=∠E,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C=∠F,又因为BC=EF,所以△ABC和△DEF全等)。因为∠A=∠D,∠B=∠E,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C=∠F,又因为BC=EF,根据“角边角”定理,所以△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