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ID:38044670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姚集小学王红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逐渐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入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也应运而生。伴之而出的更是高效课堂、微课堂、翻转课堂……让教育工作者耳目一新之余又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带给人不同的思考。一、走进高效课堂。从表面上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突出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景创设为一体。从较深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突出表现为教师教学产生的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但由于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

2、不同,决定了高效课堂的多样性和可变性。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均应集中体现高效。即教师的课堂教学明快、融洽、效益。所谓明快指教师要善于实时调节情绪,使学生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兴奋点能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而融洽则指教师对氛围的创设。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体现出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再是“一言堂”、也不再是“三五只黄鹂”,而是“群起而动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也正好印证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3、渔”。课堂只是阵地,一节课的效益容易显现,但只是暂时的,高效课堂的效益不仅体现在课堂,更是辐射到“高效”,即学生的长远发展。二、打造高效课堂。崔岚老师指出“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老师讲得再精彩,但学生只是崇拜的欣赏着,并未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高效课堂。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的课堂都在集中解决问题,有限的时间,大大小小的问题只能面向中上层学生,学困生成了听戏者。课后教师又花大量的时间辅导,看似高效,其实不然。因此,我们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地方,

4、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这首先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课标提出“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就如同《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需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备生成,要让学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是“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如同放风筝,在一收一放之下才能使风筝着力飞得更高更远。如果教师不能很好掌控课堂的变化,收放适当,就无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达成学习目标,因为放得过松则成一盘散沙,收得太紧又失去了主体地位

5、。因而教师要利用扎实过硬的语言、板书和逻辑思维来运行课堂教学。最后,教师还要有饱满真切的情感。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的人,俗语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在情感发生共鸣之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有真情的传递,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点。和谐了,信任了,依赖了,也就高效了。三、走出高效课堂。上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课,也看了很多反思,但总感觉高效课堂与真正的“高效课堂”有别扭之处,如同《围墙》一样:外面的人想进去不知如何进,里面的人相出来却不知如何出。有一种

6、旁观者迷,当局者也迷的现象。其实,并不是教师未定位,而是教育近几年转变的速度过快:传统—素质—创新—高效,不断转型,在没有完全明白、理解的情况下就去应用实施,很难找到北。这时,就需要我们走出高效课堂。走出并不是退出,而是重新审视,找出误区,讨论、展示形式化,成为表演秀。将学生板演展示和小组讨论作为课改的唯一特征。将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一言堂。将所有内容讨论展示,学习没有层次。就像上课一样,教师的口头禅在课堂上反复出现很多次,但教师本人却并不觉得。如果回放彩慧使他真正认识到自身的弱点。我们也只有跳出既会的圈子

7、才能真正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高效含义。四、常态高效课堂。有人说:“打造一节高效课堂容易,难的是高效课堂常态化。”的确如此,每学期的教学大比武,资深教师都或打造或指导着参赛教师的课,倾尽团队所有推出展示课,也许是三两天,也许是三两个周,而授课教师也是反复烹饪,到边到角,连一句话一个字都深加设计。理所当然,赢得众人掌声一片,高效也就显现了。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深疑虑,这就是我们需要的高效课堂吗?诚然不是,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这样耗费的话,试想,课文能上完吗?因此,不仅要有展示的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常态高效课堂

8、,逐节渗透,逐层提高。课堂是点,学生是面,只有点和面都高效了,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谚语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我们期望打造一节甚至几节、几十节精彩的高效课堂就能高效的话,那真有点“亩产万斤”的神话了。很多教育学者都认为学生是特殊的教育对像,他们的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决定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应功在平时,常态常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落实高效,推进高效,收获高效。我相信,有思考才会有突破,有突破才会有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