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ID:38050491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_第1页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_第2页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摘要】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近年来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护理人员对32例该病患者进行了全程健康教育。实践证实,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健康教育对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下肢动脉栓塞,急性;健康教育;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栓子自心脏或大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沿血流移向远侧动脉,阻塞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发病危急,可引起严重后果。临床表现常有典型"6P"征[1],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

2、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likilothermia)。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取栓为主,术后辅助抗凝治疗。1临床资料 自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岁。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病情和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康复目标。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顺利。2健康教育2.1术前健康教育患者突发疾病,对疾病不了解,护士要主动接近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方法及效果,介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术前禁食水,并告知其禁食水的意义。

3、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左右,并在搬动过程中尽量放低患肢,以减轻肢体缺血和疼痛。2.2术后健康教育2.2.1体位指导采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15~20cm,使患肢低于心脏平面,增进局部动脉血流。禁止抬高患肢,因抬高患肢会增加血流通过狭窄血管的困难,加重肢体缺血的程度。告诫患者严禁患肢冷、热敷。向患者讲解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缺血。2.2.2用药指导本病患者术后均需抗凝治疗,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应用此类药物可使凝血时间延长,进行注射、输液治疗拔针后应按压10min,禁止按摩、揉搓针

4、眼,防止出血。向患者解释监测凝血功能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对反复采血的抵触情绪。2.2.3功能锻炼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做足背、足趾的伸曲运动,借腓肠肌群的收缩、挤压的"肌泵"作用,促进小腿深静脉血也回流,防止深静脉形成。同时避免剧烈活动。1周后可下床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2.2.4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烟酒,注意平衡饮食。卧床期间适当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2.2.5心理指导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顾虑,并做好疏导工作,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3出院

5、宣教指导患者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坚持服用1~3个月,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时注意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等,如发现及时就医。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原发病患者,应指导其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再发生栓塞和其他并发症。【参考文献】1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34.(本文编辑:丁平)作者:赵立华,李小雷,马芳,王玉清作者单位:071000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