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许美瑛)

反思(许美瑛)

ID:38068006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反思(许美瑛)_第1页
反思(许美瑛)_第2页
反思(许美瑛)_第3页
反思(许美瑛)_第4页
反思(许美瑛)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许美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反思日语教研室许美瑛不知不觉在教师行业里已经工作了8年,在科院工作也有5年有余,回顾这几年发现自己担任了许多科目,但是担任过最多的科目就是日语精读。以下便是这几年下来自己对日语教学的总结,主要就是精读和听力。我将分三个部分来讲述:以往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以往的教学首先,任职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语法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模式(句子成分),把教学重点放在日语知识的传授上,特别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掌握,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形式的讲解与操练、文章阅读与应试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非语言行为能力、文

2、化能力及交往能力的投入不够,导致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常常因不会根据场合和对象灵活使用日语而造成失败。其次,在教学中,把大量时间花在介绍日本的知识文化方面,忽略了文化交际对语言的影响,使学生缺乏跨文化差异和移情能力,在与异域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族文化,或按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选择语言行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如说让学生造句,他便先用中文考虑,然后一个一个套日语。虽然在某些简单的句子来讲这个办法是行得通的,但是一遇到复杂点的句子,学生们就束手无策,翻译得很糟糕。造句都是中

3、文式的句子,文章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日式思维、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再次,为了让学生上课感兴趣,讲一些课外知识,结果学生对课外知识内容都掌握得不错,但是对课文内容掌握得并不人意,只有一半的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掌握。在做强化培训的时候,开始一直沿用一般的教学模式,后来慢慢改变了这个想法,这是培训,而不是一般的教学。总而言之,在过去的几年里因课时较多基本上属于疲于上课,没什么时间静下来好好想想。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自己虽然知道应该要改进,但是都没有深入研究该怎么样改进。上课模式基本上就是,单词、语法、课文,虽然自己恪尽职

4、守认为教的还不错,并且很多学生也通过了各类级别的考试,这点成绩其实算不了什么。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单一。做为年轻教师我觉得很惭愧,我们年轻老师应该勇于创新教学,可是我们没有做到。52.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特别看重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相互交流性和共同作业性,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合作精神和技巧的培养。交际不是个人的表现活动,也不是个人的理解活动,它是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3.在强化培训中,体会到了快速教学法与一般高校教学法的不同之处。以前在学

5、校一个课文能讲一周甚至更长,但在培训课中一个课文要一天内讲完,并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4.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理,越往后这种现象越是明显,今年09级新生比以往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更加突出。像晨读、背书,都是我们硬性规定的,但是有余缺乏监督所以问题日益突出。5.教材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甚至有些学生排斥教材。比如说泛读教材,精读教材。在上一次课中有一段会话是这样的,你今年多大了,说我是1963年出生的,今年刚好30岁,大家都觉得特别不可思议。6.教学时间安排有些欠妥。每次上

6、课时,都对时间计划的好好的,往往出现因为多讲了一个内容所以有的时候省略了本节总结,所以要合理设计好课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7.缺少语言环境,学生接触日语的机会较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上课只能用中文来讲,但是高年级的学生用日文来授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很多学生都听不懂,而且有的语法很难用日语来解释。8.学生的考证问题。我曾做过一些统计,大部分学生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才开始报考J.TEST考试,但这也是我们老师动员她们有关,很多同学都没有这个概念,即便是把毕业门槛定死了,她们都会拖到最后时刻才会急急忙忙考试,而且这种

7、现象还没有停止。但是培训班的学生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拿到证书,从0到拿到EF级证书,只需要2,3个月时间,这与我们学生学2年再考试区别有多大。所以教改,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必须要赶紧实施。现在09级的学生在校只学习2年,这样的话他们该什么时候考试,什么时候能拿到证书,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明显并且非常重要。改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本身的目标,现代教育的关键作用在于通过学习来满足社会交往和个人需求,教学应该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各种合作与交流。教学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学习过程上,而不是为接受教育而教育。1、理解

8、学生在学习上的见解5由于学生们所具有的历程不同,经验不同,所处家庭与生活环境的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知和思维,更何况有很多知识的理解本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并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行限制学生只能有一种理解,千篇一律,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窒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当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中也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