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

ID:38074312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_第1页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_第2页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_第3页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_第4页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摘要:随着社会急救系统、诊疗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急诊病人的病死率已逐渐降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即病人大量出现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持续性植物状态意指人严重脑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缺乏意识活动,丧失语言,而仅保留无意识的姿态调整和运动功能的状态又称睁眼昏迷、植物性昏迷,植物人.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危重患者经抢救后变成持续植物状态,由于PVS患者卧床时间长,自己不能活动,因此,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关键字:持续植物状态(PVS)

2、;定义;临床表现;护理前言(一)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定义持续性植物状态(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 PVS)俗称植物人,由于其发病率高,病人病情特殊 , 因而是当今国际医学中受到关注的问题。根据美国多科学会 PVS工作组的统计 , 在美国成年人中有 PVS 病人1万~2.5万,儿童中有0.4万~1万。推测我国可能有15 万 PVS 病人。    199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意识障碍研究专业组” 一致认为其命名应该与国际接轨,称为植物状态,其定义为: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

3、 主要表现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 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下丘脑和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我国1996年在有关植物状态的专业会议上制订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草案) 1. 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病人大脑皮质广泛性病变损害引起皮层功能丧失或脑皮质弥漫性功能紊乱,皮层下结构功能仍然保存,病人貌似清醒,但是在无意识活动,病人无知觉、思维、记忆、意志活动和心理活动,不能执行简单指令。2.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病人仍可维持自主呼吸,血压正常。 3. 有睡眠-觉醒周期    病人大脑半球广泛性损

4、害,意识活动丧失,而脑干损害极轻,睡眠-觉醒存在,呈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状态。  4. 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   病人完全听不懂别人所说的话,无语言反应,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   5. 能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病人有自发性睁眼反应,或刺激下睁眼,有时也称为睁眼昏迷;不食、不饮、不会排便和排尿,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6. 可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运动病人有时出现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无智能活动,木僵状态。 7. 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病人低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尚存,而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已经丧失;有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

5、乱,如多汗、心跳和呼吸节律不规则,大、小便失禁或潴留等。我们发现用“醒觉但不自知”来描述植物状态的病人较易和其家属取得共识。 PVS病人都是在发病后经过1个月以上的时间,此时脑的病理变化是处于亚急性或慢性期,损伤的神经元胞体和轴突变性大多是不可逆和难以修复的,即便是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在动物的急性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有促进神经再生的现象,但人的中枢神经损伤后变性,却是难以依靠药物来恢复神经功能的。因此,当病人处于PVS时期各类药物均难以奏效。  新的科学技术及手段的发展为PVS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关于

6、PVS患者苏醒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机理有:①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学说;②神经冲动传导旁路学说;③机体免疫及递质和受体学说;④神经细胞替代学说;⑤昏迷“板机点”学说。PVS患者的苏醒可能是上述五种学说中某一种原理或几种原理的结果,也可能是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表现患者在原发疾病基础上,大多在昏迷经抢救治疗后出现,患者虽然不能感知自身或周围环境,不能与他人相互交流、沟通,但可以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眼球可活动,但无意识、无目的运动;肢体无任何活动,对语言不能理解,也不能表达,但恢复睡眠-醒觉周

7、期;无情感反应,偶尔可有不自主喊叫,对视、听、触觉或有害刺激无行为反应,给予刺激有时出现原始反射。例如刺激头部,颈部在经历短时间的潜伏期后可反射的出现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缓慢的扭转运动。有自主呼吸,血压、脉搏稳定,不需用维持措施,但有大小便失禁,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不同程度地存在脑神经和脊髓反射,出现不自主的咀嚼动作,可有吸吮反射和强握反射。上述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三)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持续植物状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有药物中毒、CO中毒、酒精中毒、严重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脂肪

8、栓塞,自缢、溺水等严重缺血缺氧性脑病。  发病机制分去大脑皮层状态与无动性缄默两种类型:去大脑皮层状态是由于大脑皮层广泛损伤,患者意识丧失,但上行激活系统保存,存在睡眠-醒觉周期;无动性缄默病变主要在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大多在第三脑室后部导水管周围灰质或两侧扣带回。患者嗜睡,也可存在一定的睡眠-醒觉周期,缄默不语,肢体不动,可伴有中脑或间脑损伤的临床体征。二、持续性植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