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品《论语》

细嚼慢咽品《论语》

ID:38104988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细嚼慢咽品《论语》_第1页
细嚼慢咽品《论语》_第2页
细嚼慢咽品《论语》_第3页
资源描述:

《细嚼慢咽品《论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细嚼慢咽品《论语》平阳中学李苑芳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所谓善吃,一要选择营养餐,《论语》是孔子的思想结晶,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所以《论语》是书中之精品,营养价值自不必说。善吃者第二要讲究吃的方法,狼吞虎咽必是吃不出滋味的,闹不好还得个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呕吐。如果你近来胃口不好,没有食欲,也别勉强下咽,生了“厌食”症,反倒糟蹋了这美味佳肴。如若遇到热心人咀嚼了喂你吃,可别轻易张开嘴巴,毕竟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是咂摸不出原滋原味的。看来只有亲自品尝,细嚼慢咽,才

2、能品出滋味,吸收营养。在研读《论语》选读的十个必修专题时,我和学生一同深入文本,潜入文字,字斟句酌,细细咀嚼。在亲自品赏后,我们品出了《论语》的真滋味。一、咂磨涵咏,还原孔子在上《论语》选读的第一课时,我做了份试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说说你印象中的孔子”,结果很多学生都写下了这样的语句“孔子爱教训人”,“孔子总讲大道理”甚至有的同学还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个只会要求别人的人”。看来,大家对孔子多多少少的有些偏见,不喜欢,甚至反感。如何摘掉他们的有色眼睛,结识真真正正的孔子。我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研读原文,在咂磨涵

3、咏中,他们看到了一个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孔子。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学生品读: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作”也好,”趋”也罢,一般有修养的人都能做到。但在瞽者,即瞎了眼睛的人面前,能敬之如此,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瞽者看不见大可不作、不趋,但孔子却仍然恭敬待之,这正与许衡渴甚,不取梨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有相似之处。真正的道德,真正的修养,是在别人不知晓时仍能自律,别人看不见时仍能以礼待之。可见孔子的“作”“趋”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作秀。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

4、也。学生品读:有丧者,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旁人最多拍拍他的背,道一句“节哀顺变”。而孔子未必会安慰他,因为他知道在好的词藻,在亡亲之痛面前都显得惨白。但是他也“未尝饱”何故呢?因为他能悲人所悲,不是同情,不是怜悯,而是站在丧者的角度,悲伤着他的悲伤,以致食旨不甘,未尝饱。而那丧者,兴许就是个路人,与孔子素不相识。孔子能爱人至此,不可不谓仁者。二、细细咀嚼,理解孔子在研读《论语》的过程中,很多同学认为孔子对子路有偏见,总是冷嘲热讽,甚至挖苦打击。但学习了《高山仰止》这一专题后,同学们在字里行间,读出了孔子的

5、良苦用心。原文: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在陈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野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学生品读:学生甲:、孔子对弟子是十分关心的。由““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中可以看出孔子担心子路。孔子过勇,而外型上看上去又过于刚强,在当时的乱世,子路的性格会为他带来麻烦。孔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如此说来

6、提醒子路的。学生乙:初读这句话(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觉得孔子对子路评价过于直白,十分令人难以接受,会让子路的自信心大受打击。细度这句话,发觉孔子这泼凉水泼得太及时了,及时浇灭了子路心中的骄傲之火,使他正确认识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孔子的直言不讳毫不掩饰,也正好反应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和睦。学生丙:孔子教育学生,该批评的时候批评,该表扬的时候表扬,非常客观的看待学生对与错,是与非。例如:孔子批评仲由,认为他那手瑟不应在这里摆弄,导致许多学生就此对仲由不尊重,于是孔子又说“仲由的水平已经登堂了,但还未入室”,及时纠正了

7、其他学生的盲目随从,也为仲由挣回了面子。再如孔子也曾当众表扬过子路,认为他有勇。但子路听到表扬后得意忘形,所以孔子适时的又给他当头一棒,认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除了勇就什么都没有了。可以想象子路当时心里的反差该有多大。在这里我想说两句题外话,我认为做孔子的学生,首先心里素质要好,因为孔老师的批评从来都是客观的,不讲情面的,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绝对不能沾沾自喜,要谦虚,否则当头一棒就会猝不及防。三、细嚼慢咽认识孔子以前,孔子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严肃、苛刻的师者形象,但走进原文后我们看到了孔子可亲、可爱、可

8、笑的一面,觉得他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的老爷爷。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学生品读:这里的孔子褪去平日老先生的外衣,显得风趣活跃。见卫灵夫人似乎不合理,而孔子去了,惹得子路不高兴了。这下可好了,孔子急得直跳脚了,都发誓了!好似子路成了先生。但也反映出了孔子与他的学生关系的亲密。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