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

ID:38111479

大小:1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_第1页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_第2页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_第3页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毕设指导五(内力组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指导五本部分为框架内力组合(注:在内力组合前,需先进行柱边缘内力修正、弯矩调幅、活荷载不利布置使跨中内力放大)1.框架承载力计算内力基本组合方式根据规范及本工程特点,考虑以下内力组合形式(按一般框、排架简化规则):①②③④(分左右风)⑤(分左右风)⑥(分左右风)⑦(分左右风)⑧(注:此时只能组合竖向活荷载)⑨(分左右震,顶层SGE采用50%的雪载)上几式中,为恒载效应标准值,为活载效应标准值,为风载效应标准值,为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为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荷载效应标准值;γRE是抗震调整系数,见《抗震》5.4.2,例如受弯时为0.75。注:以上各组合应根据实际情

2、况取舍,例如当恒载不会出现对结构有利时,(3)、(5)、(7)可舍弃;如果(1)、(4)明显不会超过(2)、(6)式,也可舍去;以上的、代表的粱端弯矩M都是经过调幅后的弯矩,调幅系数为0.85。但调幅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进行调幅,不对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进行调幅。2.框架梁内力组合对于3跨结构对称,每层都有五个控制截面,即梁AB两端,梁AB跨间最大弯矩处,梁BC左端、梁BC跨间最大弯矩处。进行内力组合前,需对竖向荷载产生弯矩进行0.85的调幅,再将两端节点弯矩换算至两端柱边弯矩;活荷载下内力计算时,没有考虑到活载的最不利布置,跨中弯矩需乘以放大系数1.2;水平荷载直接换算至两端柱边

3、弯矩,方可进行内力组合。框架梁内力组合表见附表1(表中根据实际情况舍弃了一些组合项,自己可以添加项目)。附表1框架梁内力组合层次截面内力SGkSQkSWkSEk1.2SGk+1.4SQk1.35SGk+1.4×1.0SQk1.2SGk+1.4x0.9(SQk+SWk)1.2(SGk+0.5SQk)+1.3SEk左风右风左震右震1AM-65.19-24.7163.85231.52-112.82-122.60-28.91-189.81207.92-394.03V73.4728.0414.7653.58127.42138.44142.09104.90174.6435.33B左M74.68

4、28.7646.82170.34129.88328.31-114.57V76.0129.1214.7653.58131.98178.3439.03B右M-16.62-3.8918.1966.20-25.3963.78-108.34V14.677.0412.1344.1327.4679.20-35.54AB-136.28-24.3400-197.61-178.14-178.14跨中BC3.600.06004.404.364.36后寻找各截面的+Mmax,-Mmax,Vmax作为配筋之内力。上表仅为参考,限于篇幅未全部列出。注:以上组合未考虑活荷载的折减系数(指梁、柱、基础设计时对活荷

5、载的折减),未乘抗震调整系数。3框架柱内力组合附表2A柱内力组合层次截面内力SGkSQkSWkSEk1.2SGk+1.4SQk1.35SGk+1.4×1.0SQk1.2SGk+1.4x0.9(SQk+SWk)1.2(SGk+0.5SQk)+1.3SEhk左风右风左震右震1柱顶MN柱底MNV后寻找各截面的Nmax及相应的M、V,Nmin及相应的M、V,[M]max及相应的N、V。上表仅为参考,限于篇幅未全部列出。注:以上组合未考虑活荷载的折减系数(指梁、柱、基础设计时对活荷载的折减),未乘抗震调整系数。4.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据规范及本工程特点,只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验算,按弹性法

6、计算水平位移。验算结果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1条规定。这项工作可在框架内力组合之前进行。5.内力修正:——柱边缘截面内力框架梁的支座截面并不是梁的最危险截面,最危险截面在支座处应该是柱边缘处,所以对框架梁支座内力应以修正。修正如下:式中:为柱边缘内力;为柱中心内力(如果该步骤在内力组合后,即为组合后内力);为分布恒载与活载(如果其中某个内力没有,则该内力为0);为柱截面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