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

ID:38116416

大小:438.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_第1页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_第2页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_第3页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_第4页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11期农业工程学报V_01.24No.112008年11月TransactionsoftheCSAENov.200857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涂小松,濮励杰※,朱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摘要:将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综合质量。该方法将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独立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得到表征土地质量优劣的量化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型土地质量协调性和土地质量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以苏州市域为例,结果表明:市域内农用地质量整体情况较好,建设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较明显,未利用地质量分属

2、于I级和III级两个级别,土地综合质量大体表现为两个层次;市域多数单元内不同类型土地质量间的协调状况较好;市辖区土地质量与城市化的协调状况最好,其他依次为张家港、常熟、吴江、昆山和太仓;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物元可拓模型和协调性分析方法在土地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可信度。关键词:物元可拓集,协调性,土地质量评价,城市化,苏州市中图分类号:S1I+8,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08)一1卜0057—06涂小松,濮励杰,朱明.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0057—62.

3、TuXiaosong,PuLijie,ZhuMing.Evaluationofregionallandcomprehensivequalitybasedonextensiontheoryandevolveharmoniousanalysis[J].TransactionsoftheCSAE,2008,24(11):57-62.(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中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阶段u引,要求区域资0引言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健康城镇化”理念已世界银行、UNDP、FAO和UNEP等国际组织共同被提升到战略高度【l钔。土地作为社会

4、经济和资源要素的发起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项目指出,土地质量即土地条件唯一载体,与社会各方的协调性格外值得关注。而不同利或土地健康【JJ,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用可测定的土地属用类型土地质量及其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协调性,是考查性指标直接度量,也可以用土地生产力或效益指标间接表土地与社会各方协调性的重要内容。这里以苏州市域为研示J。迄今为止,学者们主要围绕土地质量内涵及其指究区,尝试以基于物元可拓分析的土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标体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L5一,研究对象一般都是针对为基础,运用事物协调性分析方法来探讨不同利用类型土某种类型的土地质量【8”。将土地质量作为完整、综合对地质

5、量间的协调性以及土地质量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象进行系统定量研究的还为数不多,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这里的“协调”更具有均衡发展的内涵。比如:若研究区比较缺乏,而且考虑土地质量与城市化发展协调性的研究的建设用地质量高而农用地质量低,则土地质量调控的目尚不多见。标应该是在确保建设用地质量不降低的同时努力提高农可拓学由中国学者蔡文教授于20世纪8O年代初创用地质量,最终实现区域土地质量的均衡发展;同理可以立,他以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规推演其他几种情况。律,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l引。土地综合质量评价涉及的1土地综合质量概念及指标体系指标较多,需要综合的信息量大,

6、且要求指标间尽可能相互独立。因而信息综合与指标独立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传参照已有研究成果[1-5,15】,将土地综合质量定义为:统方法习惯于通过加权运算得到综合指数来判断土地质以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为前提,在人地关系相互作用过程量的优劣,难以克服指标信息提取不充分或信息冗余等问中,由土地所表现出来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能题。本文尝试运用可拓学理论中的物元可拓分析方法,通力,以及其所能达到的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和过对原始指标信息的逐一判断和提取,实现矛盾变换和逐谐性的程度。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土地综合质量包括级推进,从而最大限度地对指标信息进行综合,最终获得农

7、用地质量、建设用地质量和未利用地质量,各类土地质更精确的土地质量评价结果。量又综合反映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管理属性等方面。其中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质量侧重于土壤、水文、气候、收稿日期:2007-09-04修订日期:2008—11—13地形、植被等自然的、可测定的指标;而建设用地质量则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106):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侧重于土地的空间格局、投入强度、产出水平、承载能力基金(2007CL10);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07B042z)作者简介:涂小松(1977一),男,江西德安人,博士生,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