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ID:38129071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7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_第3页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环境?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

2、?对此,作者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创设趣味情境—开启学生的乐学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创设趣味性情境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录音机播放:“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重复播放了两三遍后,我问:“谁能接着往下说?”很快地,大多数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非常流利地跟着说

3、。过了一会儿,我叫停了,问道:“你们为什么说得这么快,说得这么齐?”生:“内容是一样的。”;“它是依次不断重复的。”;“它是循环的。”……4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相应地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循环”等词语。然后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吗?”生:“钟表上的时针总是从1点走到12点,转了一圈,又从1点走到12点,总是重复出现”;“星期一到星期日也是循环现象。”;“我们周一到周五的课也是循环现象。”;“一年四季也是。”……师:“看来,循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4、?”……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思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我利用故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说循环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讲故事,举实例中初步感知了“循环”的含义,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同时,又使学生在情绪高涨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为学好新课做好充分准备。整节课,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思维积极活跃,探究气愤浓厚。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悬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悬念设置于课的开头,可以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的结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

5、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来诱发学生产生揭开问题秘密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为进入学习过程铺路搭桥。如在教“年、月、日”时,上课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议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时,老师趁机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其中的原因,使学生带着炙热的追求随着教师进入了4认识过程的情境之中。三、创设问题的情境—

6、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一组数:“8,80,800”教师问:“谁能用‘二’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话音刚落,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8米=80分米=8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

7、数用等号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8米=⒏0米=⒏00米”教师接着说:像8,8.0,8.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小数的性质。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从而萌发创新的欲望。四、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很富有哲理。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

8、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如:在教学“重叠问题”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让扮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