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

ID:38180512

大小:1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6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_第1页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_第2页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_第3页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_第4页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来自童书的生命之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來自「童書」的生命之歌盧美貴        台北市立師院幼教系主任          台北市立師院實小前校長教育的意

2、義不該只是事實的獲得,不該只是知性上接觸大量未經驗證的概念;教育的目的在回歸人的本質,生命的學習恰是返璞歸真之道。              -傑西.卡斯朋博士─J.J.Casborn壹、楔子—存有的生死問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通常在我們遭遇到親朋好友逝世時,他總或多或少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這是個難解之題;不少人把這些疑問與恐懼化做生命中的「公案」—除了緊張與恐慌外,不想碰觸,更不想正視。孩提時代我們不是嗯嗯呀呀,支吾其事的被打發這種問題的提問,就是被以「你長大了就會知道」—然而我長大了,我中學的老師卻

3、告訴我「這個孩子也真是的!都快聯考了還不認真用功,儘想些有的沒的問題,生命的意義嘛!國文課本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嗎?」我一知半解的「喔?」-卻從此以後再也沒和老師談過更深層的生命意義了。面對這樣一個「存有論」(anontologicalquestion)(慧開,民89)A7的問題,從幼兒時期的「驚奇」(wonder)至今,有人不斷的探知,也有人逐漸淡忘了這千古之謎,然而生命的公案是不容迴避的,總有一天我們還是會折回問題的起始源頭。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4、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貳、打開生命之謎—幼兒世界的生死觀誠如慧開法師所言:兒童的生死探索,不是單純的思惟活動,而是一種主體性的深刻自覺;這種直接與生命展開對話的深層經驗,是無法用知識的內容

5、來涵蓋的。知識可以傳遞,而經驗卻極難溝通。(慧開,民89)兒童與大人的生死探索是這般的難以溝通,幼兒世界生死觀的傳遞與表達更是難上加難,這或許也是本書藉「童書」導入幼兒生命教育的重大原因。  三歲到六歲的幼兒總認為死亡是可逆轉的,而且在他們的想像中他們所愛的人在死亡之後會回來探望他們。(Goldman,2000);此外,根據高德曼(Goldman,2000)研究顯示:幼兒相信死亡就像睡覺一樣;五歲的孩子很可能想要知道事實和死亡的細節;神奇的想法和自我中心是小孩子死亡觀點的另一部份。此外,三到五歲的幼兒很在意語言

6、的表面意義,因此,一些不適當的話最好在和幼兒溝通時應儘量避免,例如:1.爸爸去做一個長期的旅行。  孩子往往會問道:那他為什麼不帶我一起去?A7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7、llllllllllllll2.上帝很愛爺爺,所以把爺爺帶到天堂陪在衪身邊。  孩子往往會問道:我也很乖,上帝為什麼不把我帶在身邊呢?3.再不乖!爸爸正在天堂看著你。四歲的愛立克斯在他爸爸酒精中毒死亡後,開始做著恐怖的惡夢,他的祖母告訴他「爸爸正在天堂看著你!」這段話一直讓愛力克斯感到焦躁與恐懼,因為他的爸爸生前對他是殘暴的。 「死亡」是人類展過程中的終結,這是無可避免的生命現象。它不應該是「禁忌」,我們對死亡愈了解,對生命的看法就會更積極。( Kastenbaum&Aisenberg,1972;張淑美,民89

8、)。因此,幼兒「想」知道什麼(What),幼兒「能」知道什麼,以及幼兒「該」知道什麼,以及用什麼方式(How)進入連大人都怯步的生命主題,就頗值得我們思索與正視。參、童書—幼兒探索生命的方便法門「童書」的文字深入淺出,加上維妙維肖的繪圖與插畫,往往令孩子愛不釋手,若再加上教師的說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動演出,其深刻印象就更令人難以忘懷了。兩本童書給我頗大的影響,言簡易賅而且插圖動人的介紹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